孩子还小性教育还太早?别让你的无知危害孩子的安全!

《爸爸去哪儿》第4季的强势回归引来粉丝的强烈围观,看帅爸萌娃再次放飞少女心的观众,同时也对大力和阿拉蕾这对“实习父女”间超越父女关系的暧昧来往深深担忧 。《爸爸去哪儿》第4季的强势回归引来粉丝的强烈围观,看帅爸萌娃再次放飞少女心的观众,同时也对大力和阿拉蕾这对“实习父女”间超越父女关系的暧昧来往深深担忧 。围观群众好奇:“蕾力”cp的亲密接触会不会对电视机前的小朋友造成错误示范?1b+老师觉得:光是“陌生男子成为孩子实习爸爸”这个节目设定本身就是对孩子安全意识最大的侵害!!!
任何关乎孩子安全的事情,均无所谓小事;任何可能误导孩子的讯息,都不容小觑 。良好的性教育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 。
“蕾力”cp的真正杀伤性在于,给孩子一个不正确的信息:我可以跟爸爸妈妈以外的陌生异性成人建立如此亲密的关系,并进行身体接触 。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亲子节目中,即便是日常生活里,经常也会有家长以“叔叔是喜欢你,跟叔叔抱一抱”为由要求孩子与陌生成人接触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很不安全的 。
我们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够:
1.正确理解与异性间的亲密关系;
2.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
3.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安全;
4.拥有拒绝别人亲近自己的权利 。
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别认知,幼儿园老师是这样做的 。
性教育什么时候开始?
究竟应该从几岁开始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教育学者和家长们众说纷纭 。
保守的学者和家长认为“性”这么一个尴尬的话题,不仅“不方便”给孩子讲,而且孩子这么小的年纪,讲了也不懂,不懂又好奇,一旦好奇了,这事就麻烦了 。
【孩子还小性教育还太早?别让你的无知危害孩子的安全!】而开放的学者和家长则认为与其让孩子对“性”产生各种隐晦的好奇与猜测,不如坦白地跟孩子讲讲这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1岁左右的儿童已能分辨照片上人的性别;
2.5岁至3岁的儿童已能正确说出自己的性别;
3-6岁的儿童对性别的认识存在刻板印象,以为性别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小学以后的儿童才形成稳定的性别认知 。
尽管没有正式的性教育,孩子在学前期也逐渐形成了对性别的认识,在这个阶段,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有责任和义务确保孩子形成的性别认识是正确的 。
幼儿园性教育想要教给孩子什么?
1性别认同/身份认同每个孩子都曾问过——“我是从哪儿来的”?
每个孩子也都曾好奇过——“为什么我跟你长得不一样”?
这些关于出生、性别的迷思,是人类天生的疑惑 。

孩子还小性教育还太早?别让你的无知危害孩子的安全!

文章插图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常常羞于诉说事实的真相,提到“性”的态度总是回避、遮掩,有时甚至是愤怒 。
这些情绪传达到孩子眼中,会产生“这个问题是不能问的”、“妈妈/老师这么生气,这一定是件不好的事”…诸如此类的想法 。
久而久之,孩子会对自己的身份感到迷惑 。
“为什么我是个男生/女生?”
“我这里跟别人不一样是不是因为我有问题?”
最严重的后果是,孩子对自己的性别和身份产生了羞耻感!
幼儿园性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认同(身份认同),避免或者消除孩子对自己出生与性别的羞耻感 。
2科学的生理知识孩子性别意识的萌芽,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疑问和状况 。
孩子们开始注意到自己与异性间存在生理上的差别,有些孩子会追着老师问各种关于“男孩女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