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个儿的孩子易撞上“生长痛”


【长个儿的孩子易撞上“生长痛”】上幼儿园中班的豆豆是个活泼好动的小男生,一到周末就会和老爸出去学轮滑 。豆豆妈听别人说春天孩子“蹿个子”最猛,运动的越多长的越快,于是她就将儿子原本每周一次的轮滑课加成了两次,但前不久豆豆上完轮滑课就说自己膝盖和小腿部疼,开始张女士以为是轮滑时腿部肌肉拉伤,让孩子休息了一两天发现不见好转,带到医院咨询后才知道儿子这是“撞上”了“生长痛” 。
2岁—13岁是“生长痛”高发季
“‘生长痛’理论上说不是一种疾病,不是特别要紧 。”陈主任介绍,“生长痛”的发生年龄段在2—13岁左右,多数是间歇性的下肢疼痛 。孩子通常的感觉是膝盖附近和小腿前侧的酸疼感明显 。还有少数情况是孩子大腿和腹股沟也会出现此类症状 。那么,孩子出现“生长痛”的原因是不是单纯性的运动量过大造成的呢?陈主任告诉采访人员,到目前为止“生长痛”还没有具体的病因,但从普遍情况观察分析,主要有两方面诱因 。
首先是孩子特殊的年龄阶段造成的 。孩子从出生到13岁左右的时间是身体快速生长发育期,特别是骨骼发育特别快,这样就会造成肌肉出现牵拉痛,所以不少孩子觉得膝盖疼及腿部骨头疼痛,其实主要是周围肌肉疼痛 。其次是发育不平衡造成的 。在儿童骨骼生长迅速的同时,四肢骨骼周围神经、肌腱、肌肉生长相对较慢,这样的“不同步”发育很容易造成下肢腿部肌肉紧张 。
第三就是代谢产物堆积 。
这一点就是家长通常认为的运动量过多造成的 。孩子在过度活动后或是发育过程中,组织代谢产物过多,引起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也会造成明显的肌肉酸痛 。
“生长痛”常发于晚间与孩子注意力有关
细心的妈妈不难发现,孩子的“生长痛”多发于晚间 。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其实和孩子的“注意力”有关 。陈主任说,多数孩子白天都在跑跳动的状态中,并且周围的人较多,孩子的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在“生长痛”上面,等到晚上回家后,特别是一些孩子洗完澡上床后突然会喊腿疼,其实是在一种安静状态下集中注意力感受到的 。也就是说生长痛并不是只发于夜间,而是出现在白天时常常被孩子自己所忽略 。
一般而言,孩子每次出现“生长痛”的时间周期在10分钟到1小时之内,并且疼痛感呈间歇性 。如果孩子疼痛不明显,家长完全可以作为“家庭医生”帮孩子减轻痛苦 。
孩子出现“生长痛”,家长要关注几大“误区”
不少家长在孩子出现“生长痛”后,立即为孩子的日常运动下了“限制令” 。陈主任说,生长痛的诱因是疲劳,但还是要鼓励孩子适当运动的,如果孩子生长痛情况不是很严重,可以相对减少一些运动量,在这个季节适当的运动对于孩子骨骼等生长发育利大于弊 。在饮食上,家长会熬骨头汤帮孩子长个子,但是骨头汤孩子摄取到的基本都是骨髓,其中钙量相对少,还是要多喝牛奶,多吃虾和贝壳类食物更有效 。
陈主任提醒,还有一个“生长痛”的误区家长一定要注重,就是与“生长痛”状况类似的其他疾病 。比如骨折、幼年性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及白血病等,在早期都会表现为疼痛感,家长要及早带孩子就医甄别 。
专家:江苏省人民医院河西分院 儿科副主任 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