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膜薄但月经量超多

1.子宫内膜太薄和月经有什么关系呢?

内膜薄但月经量超多

文章插图
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 。基底层不受月经周期中卵巢激素变化的影响,在月经期不发生脱落;功能层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呈现周期性变化,月经期坏死脱落 。
正常一次月经周期以28日为例,其组织形态的周期性改变可分为3期: 【增生期】
月经周期的第5一14日,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 。在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呈增生状态 。增生期又分早、中、晚期3期 。
1、增生期早期:月经周期第5—7日 。内膜的增生与修复在月经期即已开始 。此期内膜较薄,仅l一2mm 。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 。间质较致密,细胞呈星形 。间质中的小动脉较直,壁薄 。
2、增生期中期:月经周期第8一lO日 。此期特征是间质水肿明显;腺体数增多、增长,呈弯曲形;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且有分裂象 。
3、增生期晚期:月经周期第11—14日 。此期内膜增厚至3—5mm,表面高低不平,略呈波浪形 。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腺上皮仍继续生长,核分裂象增多,腺体更长,形成弯曲状 。间质细胞呈星状,并相互结合成网状;组织水肿明显,小动脉略呈弯曲状,管腔增大 。
【分泌期】
黄体形成后,在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 。分泌期也分早、中、晚期3期 。
1、分泌期早期:月经周期第15—19日 。此期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更明显 。腺上皮细胞的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的小泡,称核下空泡,为分泌早期的组织学特征 。
2、分泌期中期:月经周期第20—23日 。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 。腺体内的分泌上皮细胞顶端胞膜破裂,细胞内的糖原排人腺腔称顶浆分泌 。此期间质高度水肿、疏松,螺旋小动脉增生、卷曲 。
3、分泌期晚期:月经周期第24—28日 。此期为月经来潮前期 。子宫内膜增厚呈海绵状 。内膜腺体开口面向官腔,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间质更疏松、水肿,表面上皮细胞下的间质分化为肥大的蜕膜样细胞 。此期螺旋小动脉迅速增长超出内膜厚度,也更弯曲,血管管腔也扩张 。
【月经期】
月经周期第1—4日 。此时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使内膜中前列腺素的合成活化 。前列腺素能刺激子宫肌层收缩而引起内膜功能层的螺旋小动脉持续痉挛,内膜血流减少 。受损缺血的坏死组织面积逐渐扩大 。组织变性、坏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血管破裂导致内膜底部血肿形成,促使组织坏死剥脱 。变性、坏死的内膜与血液相混而排出,形成月经血 。
除此之外,女性在受孕后由于雌激素的大量分泌,怀孕后子宫内膜厚度也会有所增加,子宫内膜增厚还有积极的保胎作用 。
2.子宫内膜超薄怎么办?
如果子宫内膜确实诊断很薄了,在月经周期的时候,卵子成熟的那一天,内膜小于8毫
米,雌激素水平也够了,就能够明确诊断了,就是子宫内膜很薄,月经量很少 。
一般正常子宫内膜厚度在5-10MM不等,子宫内膜在不同时期,厚度也是有所不同的 。女性在有一定雌激素的作用下,做超声检查时子宫内膜不能达到8毫米的
厚度就判断为子宫内膜薄 。导致子宫内膜薄的原因有全身性的,常见的原因有雌激素水平低、孕激素水平不足和存在排卵障碍和缺乏生长激素等,也有局部的原因,
例如内膜损伤,粘连和缺如等,有一部分患者在人工流产后,子宫内膜尚未恢复,也会导致子宫内膜薄 。
子宫内膜薄的原因分为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全身因素有内分泌失调,如雌激素水平偏低,孕激素不足,排卵障碍和生长激素缺乏等;局部因素主要是内膜损伤,粘连和缺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