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个月开始说话算正常 八成麻麻理解错了

不知不觉中,孩子从襁褓婴孩,慢慢长大,长到他已经在呀呀学语,长到他慢慢吃其它的辅食食物 。看着宝宝从抱在手上,到慢慢学习爬行,站立,再到蹒跚学步,麻麻的心是开心的、幸福的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看着宝宝一天天长大成人,麻麻的心自然是开心无比的 。那么,宝宝几个月开始说话算正常,从宝宝咿呀学语到对答如流,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变化,这期间的语言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
如果宝宝晚说话,又存在着哪些问题?关于宝宝几个月开始说话的问题,民间有越晚越好的说法(据说晚说话的孩子更聪明) 。其实,关于孩子越晚学说话越聪明的问题,八成麻麻都理解错了 。

宝宝几个月开始说话算正常 八成麻麻理解错了

文章插图
古人所说的“说话迟的孩子更聪明”与我们理解的并不是一个概念 。他们所指的意思是:人由于地位尊贵,说话的时候要经过反复思考,轻易不能表态,说话时也要字斟句酌,要力求准确无误,不能像普通人那样,心直口快,更不能信口开河,口无遮拦,所以才有“贵人语话迟”的说法,而并非说话越晚的宝宝越聪明 。
宝宝几个月开始说话
宝宝出生时的哇哇大哭,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语言表达 。开始,他是用舌头、嘴唇、上颚和任何新长的牙齿来发出声音,头一两个月是“哦”和“啊”,不久之后,就能咿咿呀呀了 。
4-5个月:宝宝可能偶尔会蹦出第一声“妈妈”或“爸爸”来 。这可不代表宝宝会说话了,爸爸妈妈先别激动,这时宝宝还没有真正把这些词和你们联系起来 。要到宝宝1岁左右才能明白“爸爸妈妈”的真正意义 。
6-9个月:宝宝的会说的话更多了 。当他喃喃自语或发音时,妈妈在一旁听着觉得很有趣,其实这是宝宝在模仿类似大人的语气和声调,也是学习说话的一种方式 。妈妈可以给宝宝读书来鼓励他的牙牙学语,也可以多对宝宝说话,让宝宝多模仿,锻炼语言能力 。
12-17个月:这时宝宝已经能明白一些词语的意思,并能准确说出词语 。宝宝甚至会练习变换声调,在提问题时,把语调升高,提出一个正确的疑问句式 。这时候宝宝渐渐地意识到说话的重要性,以及语言在表达他的需要方面具备的强大力量 。
1岁半-2岁:宝宝词汇量可能已经多达200个了,其中大多是名词 。宝宝还不能理解第一人称的使用方法,他会喊出自己的名字,提出要求 。在18-20个月之间,宝宝学习词汇的速度为每天10个或更多 。有的宝宝每一个半小时就能学会一个新词,妈妈可以给宝宝看一些新奇的东西并告诉宝宝物品的名字,宝宝很快就可以学会 。
教宝宝说话的常见误区
1、不停地唠叨
不停的对宝宝唠叨是不好的,如果一天到晚只听到棉麻在教宝宝说话,而没有留着宝宝表达的空间,对宝宝来说是有阻碍的,所以,妈妈在宝宝学说话的时候要多倾听宝宝的表达喔!
2、认为宝宝听不懂
刚出生的宝宝确实是听不懂大人的话,但是宝宝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如果家长长时间的向宝宝重复一句话,那么这句话的语言信息就会存在宝宝的头脑里,等宝宝的智力发育了,那么再重复几次,宝宝就会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到12个月左右就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也能理解别人的意思,比如叫宝宝拿什么东西,宝宝可能已经能明白那意思了 。
3、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
很多刚学说话的宝宝虽然可以基本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不少宝宝还是会发音不准,这是因为宝宝的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调节能力较弱,不能正确的掌握某些发音方法 。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要用正确的语言来和宝宝说话,这样就可以将孩子的发音调整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