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三 )


潜伏期:
甲型2~6周,平均~30天 。
戊型2~10周,平均35天 。
黄疸前期:约持续2~8天,表现急性起病,中度以上发热,全身不适,厌油,恶心及呕吐,此期终了时尿呈深黄色 。
黄疸期:
持续1~2周,较重者延至1个月以上 。此期体温正常,皮肤、巩膜黄染,大便灰白,肝脏略增大 。
恢复期:皮肤、巩膜黄染逐渐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但肝脏病理变化需几个月才能恢复 。
(2)慢性肝炎 。多为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所致,又分成两型 。
慢性迁延性肝炎:患乙型或丙型肝炎半年以上未愈,无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肝脏稍大,化验报告持续或间断血转氨酶轻度升高 。
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病史超过半年,有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反复出现黄疸,肝大、质硬,脾脏进行性增大,肝功能化验多项表现异常,血清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增高,蛋白电泳可见白蛋白下降和/或丙种球蛋白增高,或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异常,血清胆红素可长期或反复增高 。
(3)重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即暴发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以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 。
亚急性重型肝炎:指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以上8周以内症状加重,并出现精神、神经症状 。
慢性重型肝炎:指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者病情加重,常见于乙型、丙型或丁型肝炎 。
(4)淤胆型肝炎 。起病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黄疸较重,持续较久 。常见于甲型肝炎,病程可达数日 。
(5)肝炎后肝硬化 。与乙型肝炎密切相关,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发展而致肝硬化 。
本病并发症主要有胆道系感染、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炎及维生素A缺乏症等 。
同时应排除EB病毒或巨细胞病毒感染,还应除外中毒性肝炎、阻塞性黄疸及溶血性疾病 。
甲肝预后好,未见慢性病例 。乙型、丙型、丁型肝炎常迁延不愈,易转为慢性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肝炎均可能发生肝细胞癌 。
预防本病应做到以下几点:
(1)管理传染源 。甲肝患者自发病起隔离3周,乙肝及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者、丙肝和丁肝病人均不宜入托幼园所 。
(2)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个人卫生,切断医源性感染途径,加强饮水及环境的卫生管理 。对献血源应严格筛查 。
(3)保护易感人群 。甲肝疫苗尚在部分人群试用中 。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措施 。
不同类型肝炎转归各异,目前缺乏特异性药物,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肝功能正常后再休息1个月 。半年内不参加体育活动或劳动 。HBsAg携带者若转氨酶正常者不需休息 。
营养以病儿食欲及耐受程度为准 。
除一般维生素药物外,免疫调节药物及抗病毒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
3.问一些关于肝炎的问题`?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 。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
乙型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 。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fx120提醒您,避开流行区域、注意卫生习惯、居住条件、提高自身免疫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乙肝 。
医学上肝炎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种类型,其中乙肝是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本病遍及全球,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泻及腹胀,部分病例有发热、黄疸,约有半数患者起病隐匿,在检查中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