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同篇原文全文 大同原文及翻译及赏析


礼记大同篇原文全文 大同原文及翻译及赏析

文章插图
《礼记·大同与小康》是从【礼记】第九篇《礼运》节选出来,标题是本人另加的 。
《礼运》是讲礼的进化的一篇文章 。
《礼记》是十三经的一种,共四十九篇,和仪礼,周礼,合称为“三礼” 。
礼记,大概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儒讲礼的文章的集成 。西汉时候,博士戴圣讲授本书,所以也叫做《小戴记》,跟戴德的《大戴记》有分别 。内容是谈哲理,谈政治制度,或者讲述礼乐,器物,人生仪节 。范围广大,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
【礼记】之《礼运·大同与小康篇》原文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其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身体,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着其义,以考共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 。是谓‘小康’ 。”
为什么我说【礼记】之《礼运·大同与小康篇》,是中国读书人必读必背篇目呢?这是因为,【礼记】之《礼运·大同与小康篇》所呈现出的那个公平、正义、诚信,又充满温情、关爱的社会,是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社会理想,可以成为人类向着美好生活缓步前行之路上的一盏微光 。
从温饱社会,到全面小康社会,再到举世大同社会……那不仅是儒家孔圣人描写的终极理想,也是中华民族三千年来矢志不懈的追求目标 。
几年前,在一部火遍大街小巷的古装电视剧中,出现过这样一个情节:皇帝为了惩戒他顽劣的女儿,罚她在三天之内抄写“礼运大同篇”一百遍,让很多观众由此知道了“礼运大同篇”的名称 。
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历来就有追逐美好生活的历史文化传统 。《礼记》中的《礼运·大同篇》记载了孔子对大同社会的描述 。
文言文版的《礼运·大同与小康篇》,比较难懂,本人试着把它翻译成白话文——
当时孔子参加一祭事活动结束后,在大门楼上游览,不觉唉声叹气起来,弟子言偃在旁边问先生为什么叹息呢?孔子便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与夏商周三代英明君主治世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可还是有记载的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公 。选举贤能之人主持政事,讲求信用推行和睦,人们不单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与子女,也亲爱别人的父母与子女 。老年人安享天年,壮年人乐于生产,小孩子快乐成长 。老而无妻、老而无夫、老而无子、幼而无父、身有残疾,这些困难没有依靠的人,生活都能得到大家的帮助和供养 。男人尽心自己的职分,女人安守自己的家庭 。人们厌恶财物浪费,却又不私藏;厌恶劳动付出不够多,却不是为了自己多得到劳动成果 。所以各种贪财图谋的心没有,盗窃乱贼不会出现,所以各家的大门都不用关,这就是大同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