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山水画的逸格精神 倪瓒山水画意境

摘 要:倪瓒是明末元初诗书画三绝的文人画家,书法疏朗健逸有晋人风度;绘画空灵萧散,为逸品之代表;诗亦清淡绝俗 。逸的美学趣味和格调贯穿于他的艺术创作中,超越了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而成为他审美创造和心性表达的核心美学思想,尤其他的山水画就非常集中而充分地体现了文人画之逸的审美品格,确立了逸品山水画萧散简淡的经典样式 。
关键词:倪瓒;山水画;逸格精神
【倪瓒山水画的逸格精神 倪瓒山水画意境】倪瓒的绘画风格貌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却无从模仿 。清代布颜图谓之“冰痕雪影,一片空灵,剩水残山,全无烟火,足成一代逸品”① 。其对倪瓒的山水画审美品格做出了细致准确的观感描绘,同时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
他的山水画具有很强烈的个性图式特征,布局都采取“枯树一二枝,矮屋一二楹,残山剩水,写入纸幅,固极萧疏淡远之致,设身入其境,则索然意尽矣”② 。简洁整饬的构图是其所有作品的突出特征,甚至达到了“惜墨如金”的程度 。他深得“简”和“逸”之真味 。一方面,他用碎笔干擦的效果,营造出了似嫩而苍的风格;另一方面,他的画作追求简和淡的境界,反映出老庄式的离尘绝俗之审美态度 。在对画面布局的整体观照中,倪瓒最大程度地舍去了尽可能舍弃的部分,对物象的摄取程度尽量降到最低,但是又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与张力,传达出内心“寄至味于淡泊”的高蹈情怀 。
逸品山水画往往追求笔墨精简而意趣俱足,不斤斤计较于形,着眼于表现画家本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倪瓒所高扬的“逸笔草草”最清楚不过地说明了逸品笔墨特征 。北宋黄休复对逸格的理解为:“画之逸格,最难其俦 。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也 。”其中“笔简形具”是逸格山水画的一个显著特征,而对逸的意趣把握得极为贴切的首推元代,元四家的山水画 。元代山水画艺术是传统山水画形态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存在 。在宋代巨障山水画的高峰之后,建构了元代山水画格高意逸的趣味,一改宋代山水画中所蕴含的“庙堂之高”的雄强气象,而为“江湖之远”的韵味,体现了山水画史上重大的美学趣味和图式上的变革 。
倪瓒山水画(如图1)整饬的布局、简略的景物组合,将“简、淡、逸”的审美意趣把握得极其自然天成,也是倪瓒内在精神气质的自然表达 。虽然他描绘的是太湖一代的真山水,但却是一种主观化的表达 。这是一定的,即便是对着同一片景写生,每个人看到的景物都是具有主观取舍的,带入了主体的情感来观照,看到的结果都是因人而异,何况又是通过个人之千差万别的笔性的塑造之境呢 。倪瓒式的太湖景与吴门画派笔下的太湖景自然是大相径庭 。清人布颜图在《学画心法问答》中言:“高士倪瓒,师法关仝,绵绵一脉,虽无层峦叠嶂,茂树丛林,而冰痕雪影,一片空灵,剩水残山,全无烟火,足成一代逸品 。我观其画,如见其人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