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在早期要避开安胎的三个误区


准妈妈在早期要避开安胎的三个误区

文章插图
根据资料统计,妊娠妇女的自然流产率高达10%~18% 。还有不少妇女在妊娠早期出现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和下腹隐痛,其中大多数经过适当的安胎治疗可以痊愈,但也有少数发展为自然流产 。另外还有一些妇女,尤其是有习惯性流产史者,虽然在孕早期没有先兆流产的表现,但胚胎在完全停止发育之前,已存在受损害和发育不良的情况,此时,如果不能针对性治疗,最终会导致流产发生 。
因此,临床上需要安胎治疗的孕妇不在少数,我们亦见到,在对安胎问题的认识上,人们往往存在一些误区,甚至由此引致不良后果 。
误区一:安胎需长期绝对卧床
龚茵自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赢尽父母的万千宠爱 。大学毕业后,她分配到当地某政府部门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丈夫朱宁是她的中学同学,同为国家公务员 。对于龚茵来说,生活可谓悠游自在 。幸福温馨的小家庭,盼的就是一个孩子 。然而,遗憾的是,五年前,龚茵第一次怀孕,却在孕两个月时,阴道出现连续几天流血后,流产了 。
当时龚茵泪流满面,痛不欲生,乃至今日,清宫术时那揪心的痛,仍让她心惊肉跳 。出于对宝宝的百般渴望和对人流的恐惧,第二年,当她得知再次怀孕之后,就索性请假在家,几乎整天躺在床上,怕的就是胚胎又再掉出来 。可是,越是小心,越是在意,上天似乎就越爱跟你开玩笑,到了孕50多天,龚茵阴道又流出些咖啡色的血来,她吓得立即进院保胎 。
当时,阴道流血倒是很快止住了,胎儿也得已保存,但自此之后,龚茵却变得更加不愿起床,怕万一不慎又动了胎气 。就这样,龚茵在床上躺了足足八个月 。最后,孩子是足月分娩了,龚茵却由于双下肢废用性萎缩,产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下地行走,即使勉强扶着走几步,也感觉天旋地转 。几个月后,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她也落下了走路容易疲劳、下肢酸软无力的后遗症 。
医生点评:安胎时是否需要绝对卧床,这个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如果孕妇正处于阴道流血活动期,暂时卧床是必要的 。但如果阴道出血已经停止,B超显示胎盘后方和孕囊下方未见液性暗区,即使有多次习惯性流产病史,也无须绝对卧床,孕妇只需相对减少活动量,避免较激烈的活动即可 。而事实上,适当的轻微活动(如散步等),对改善子宫及胎盘的血液循环大有裨益 。
胎盘能否紧密地贴牢在子宫壁上,关键取决于胎盘细胞侵入子宫壁的深度,若胎盘细胞侵入子宫壁不够深入,则可能引起流产 。胎盘细胞发育正常的情况下,一般的运动是不容易把胚胎“抖”出来的,因此,除非阴道出血处于活动期,否则无须绝对长期卧床,倘若长期卧床,反而容易导致体质虚弱、消化不良、便秘、下肢萎缩,严重者还可能形成下肢及盆腔静脉血栓,甚至引起肺栓塞 。
误区二:黄体酮可能致畸
段力今年已经38岁,她月经周期一向不规则,因此,结婚五年,几经周折,最近好不容易才怀上孕 。然而,怀孕四十多天的时候,段力却出现阴道少量流血,医生给她开了黄体酮肌注保胎,可她却犹豫着,迟迟不敢用药 。原来她长期患有妇科疾病,由于经常与医药打交道,与人闲聊时,她依稀记得黄体酮有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的可能,于是,又去咨询了几家医院的多位医生,有的医生觉得但用无妨,有的医生却保守地认为黄体酮致畸作用尚不明确,还是不用为好 。
一时间,段女士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