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釉里红瓷器底足的特点

红色是喜庆的颜色,寓意好运,吉祥,但是运用在瓷器上真的是难得一见,但凡出现那必然是“宝贝” 。今天就来重点说说宣德时期的红釉瓷器,令后世惊叹的瓷器又有着怎样一番风采呢!

宣德釉里红瓷器底足的特点

文章插图
【宣德釉里红瓷器底足的特点】
其实红釉很早就出现了,最早在北宋初年就有其踪影了,只不过那个时候还难以见到通体一色的瓷器,一直到元代才终于烧制出浑然一色的铜红釉瓷器,这个时期的红釉瓷器是纯净的朱红色,没有再出现像钧窑器物上那种红蓝相间或红中闪紫的色彩红釉,但真正纯正稳定的红釉还是明初创烧的,并且到嘉靖时期还多了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矾红 。
红釉也分为低温和高温两种,高温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鲜红是高温色釉,矾红是低温色釉,红釉的颜色种类也分很多种,比如常见的有宝石红,朱红,鸡血红等等,不常见的有抹红带黄色的又叫杏子衫,微黄的又叫珊瑚釉,此外还有桔红和枣红 。淡的一般称粉红,带灰色的叫豇豆红,胭脂红也是粉红的一种 。粉红中最艳丽的叫做美人醉 。历史上红釉瓷器烧制最成熟的时期还是得看明代的永乐宣德时期,宣德时期的红釉瓷器像红宝石一样 。
宣德釉里红瓷器底足的特点

文章插图
宣德时期的红釉瓷器在鲜红上有深浅之分,这主要是因为烧成的气氛不同 。鲜红釉瓷器的器形一般常见的都是盘或者碗这种实用器,还有的例如僧帽壶、梅瓶、梨形小壶、莲瓣纹卤壶、香炉、洗子之类也是有的只不过数量不多 。在器物的装饰上因为红色本身就已经很亮丽了,所以不需要再进行锦上添花的进行彩绘,基本大多数都是无纹饰的,仅有少量的会暗刻龙纹或莲瓣纹装饰图案 。
宣德釉里红瓷器底足的特点

文章插图
宣德红釉瓷器的特征
宣德时期的瓷器有两种施釉方法,第一种是里、外均施红釉,第二种则是外壁施红釉,里壁施透明釉 。器物里壁不施红釉的瓷器胎壁都比较薄,而且有的还会加上印花纹饰,只不过花纹看着比较迷糊,红釉釉面多数有桔皮纹 。
从色泽上看,宣德红釉有深、略深、浅、淡四种 。深的颜色有点偏黑,犹如初凝的牛血,釉质肥厚,釉内气泡较多 。略深的颜色比较艳丽,釉层略薄,亦有小气泡,并伴有隐约显露的细小血丝状与小斑点 。浅的颜色釉色匀净,可与红宝石的晶莹相媲美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宝石红器物 。淡的颜色就像桃花般粉红色,俗称"桃花面";而且釉面不滑,无桔皮纹 。
宣德釉里红瓷器底足的特点

文章插图
制作精细的宝石红器物,其口沿之处有露出胎釉本色的整齐的“灯草边”,有红白分明之说 。近底足处的凝釉像是戛然截齐的杰作,垂釉处呈青灰色 。制作粗糙的红釉瓷器,口沿不一定有“灯草边”,近底足处由于氧化的因素,会呈现出绿色 。此类器物的釉面多猪鬃毛眼,并有开片 。
器物的底足有两种,多数是白釉底,也有糙米黄色底 。有的瓷器会带有“大明宣德年製”两行楷书六字青花款或刻款,这里要重点注意的是“製”必须是繁体字,款的外部有青花双蓝圈,但是有时候双蓝圈并不规整 。也有的瓷器并不会带有款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