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第一梅瓶的传奇 梅瓶图片

梅瓶,中国瓷器的第一造型,第一优美,第一高贵 。因瓶口极小,仅容一枝梅花插入,故名梅瓶 。
它清风瘦骨,又浑圆欲抱,甚得皇帝喜爱 。它的最初功用就是皇帝的盛酒器,后来才具备了观赏功能 。
今天最有名的梅瓶,是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元代景德镇瓷器 。通体施霁蓝釉,云龙、宝珠施青白釉 。把“钴”作为呈色剂融在釉中,烧制出美丽如蓝宝石的钴蓝釉 。

中国瓷器第一梅瓶的传奇 梅瓶图片

文章插图
【中国瓷器第一梅瓶的传奇 梅瓶图片】
这样的绝品梅瓶存世量绝对稀少 。但到底有几个,说法不一 。三件说: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北京颐和园管理处、扬州博物馆(据说,前两家梅瓶37厘米高,扬州的梅瓶43.5厘米高) 。扬州博物馆已将此梅瓶列为镇馆之宝 。
据介绍,扬州博物馆是在1978年时,从北京各省区文物征集汇报展览中购得,仅花了3000元人民币 。从此,扬博的这个梅瓶号称“天下第一” 。
山外青山楼外楼,更有风景在前头 。许多名头,皆一时之誉 。
收藏之道,水深水混 。也有高品高人,不喜魅狐之术 。101岁沪宁两地瓷玉鉴赏权威薛贵笙,眼光一流,但从不作媚语;故宫博物馆的耿宝昌,不从俗不附势,不站台作秀;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正庆,大户人家出身,自幼熏染陶冶 。他看瓷器胎坯气泡断代,有独门绝技 。据说,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他总结出了“二十七条诀窍”,草书于便笺 。因无传人,给了一位忘年交收藏 。
江湖上,从来雌雄双剑、鸳鸯二壶之类的传说,都是玄之又玄的 。泥沼之地,有的人君子之风,山高水长;有的人高光聚焦,逞博炫技 。
在千禧年前后,听闻某地曾有元妃墓出土 。瓶、盘、罐等八件套,小有躁动 。梅瓶,各朝代皆有,各窑系均产 。官宦之府作摆设,百姓之家显附庸 。有的出土梅瓶,瓶口密封,内贮美酒 。最长时间竟达800年之久 。蝼蚁稊稗瓦甓,金瓶玉瓶梅瓶,只有“黄金家族”之梅瓶,才能登堂入室,登峰造极 。
又有人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也有一件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据悉,目前国内最精美的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有58厘米高,真正的绝品 。它几经转手,目前落入香港顶级富豪公子之掌 。价格如火箭腾飞之势,画上一个3亿多元的惊叹号 。
极品、神品类收藏传承,真的有天意 。有人说,碰得到(缘分)、看得懂(眼光)、买得起(有钱)、藏得住(研究)、卖得出(商机),这一连串过程,都是上天的眷顾 。
即使揽入赝品,也是人生磨炼 。西哲曰:伪善是恶对善表达的敬意 。从形而下之器的角度,于东方人而言,“伪善”的赝品伤害性极大,且侮辱性更强 。
顶尖之物,往往有皇家谱系传承 。这种家谱也并非绝对可靠 。洗谱已是公开的秘密 。一洗东洋、二洗英伦、三洗中拍,最后回到香港上大拍 。身份完成漂白,一锤几个亿,敲定其纯正血统 。至此,谁人敢吐一个假字!
是不是真的永远“假真”了?这还真难说 。作假者永远不会说的 。但有时他会将他的名字藏在瓷器之内,只有敲碎这宝贝才能“器破名出” 。或许,王刚先生的“护宝锤”在此才显意义 。
“假真”是我杜撰的词 。在市场上,“假真”就是真,甚至比真的更“真” 。唯一有权敲的是藏家本人,他会敲吗?所以“护宝锤”的意义在此又回归于零 。
古代人不造假,顶多以次充好 。古语说:“买王得羊,不失所望”(买王献之的字,却得到了羊欣的字 。羊是王的外甥) 。毕竟不是假货,稍次而已,心态很好 。当世,处之卑则行之污,衣冠禽兽,然后君子 。这就龌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