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催奶误区:奶水不足慎用催奶师

许多人都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可奶水不够却困扰了许多新妈妈 。小家伙没“饭”吃,吸着乳头不放,痛得妈妈眼泪直流;宝宝吃不饱,妈妈们补来补去,奶水还是不够;为了刺激乳腺,用吸奶器吸得乳房疼痛难忍……对此,专家建议,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乳汁不足,新妈妈都要对母乳喂养充满信心,切不可轻易走进“催奶”误区 。
误区1奶水不好就找催奶师
案例:市民季女士刚做妈妈几天,就遇到了烦心事:乳房胀得不行,可宝宝就是吃不饱 。听同事们说,孩子生下来就要找催奶师催奶,于是,季女士发动了亲朋好友,帮忙介绍催奶师 。
经过催奶师的按摩,乳房肿胀当时就得到了缓解,可没想到第二天,乳房里又出现了硬块,季女士这下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难道几百块钱就这么白花了吗?
专家解读:
有一些催奶师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如果按摩不当,很容易诱发别的乳腺疾病 。对于新妈妈来说,有没有乳汁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精神因素,遗传因素,个人体质,等等 。并不是只要找了催奶师,就能解决宝宝吃饱的问题 。
一般情况下,只要新妈妈坚持喂母乳,宝宝的吸吮就能直接刺激乳腺,奶水会越吃越多,足够喂养宝宝 。但对于比较特殊的体质,如一些女性乳房腺体组织本身就少,那么无论
怎么催奶,奶水都不会多 。
这两年,一个新兴行业“揉奶师”正在悄然兴起 。妇产医院的门口,常有“揉奶师”主动递上名片;医院的产科病房,也有自称是“揉奶师”的人“上门推销” 。这些揉奶师靠谱吗?
卫生部母乳喂养咨询师、北京妇产医院护理部刘宏告诉采访人员,现在市面上这些“揉奶师”良莠不齐,并没有任何权威部门的资质认证 。“所谓揉奶,实际上是乳房护理,需要懂得泌乳知识、了解乳房构造的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士来做 。可是现在的这些所谓揉奶师,却绝大多数都是没有任何医学背景的家政服务人员 。”
产妇产后出现乳房胀痛,有的属于生理性肿胀,只要频繁喂哺,调整哺乳姿势,不盲目给孩子添加配方奶即可缓解;而有的是乳腺管不通畅,造成乳汁淤积 。这样的产妇,需要专业的人员为其进行乳房护理,而有些所谓的“揉奶师”,认为只要用劲儿揉,就能揉开揉通 。
乳腺炎 。曾有新闻报道,有的产妇被“水货揉奶师”揉伤,患上乳腺炎;有的甚至还发生乳腺大面积挫伤、水肿 。
中国产妇迷信揉奶师,还是接受孕期保健知识太少,受传统观念误导所致 。许多产妇寄希望于外界的帮助:比如揉奶师、喝下奶的中药、下奶的汤等 。“其实,这些都不如宝宝频繁有效地吸吮有效果” 。新生儿应该按需喂养,每天频繁吸吮妈妈乳房,不限制次数(泌乳早期最好每24小时哺乳次数在8—12次以上),并且保证夜间哺乳,这样能充分刺激乳汁分泌,80%以上的正常母亲都能有足够的乳汁喂养宝宝 。

    对于已经出现乳汁淤积、乳房胀痛的产妇,专家建议,首先要保证乳房及时排空,按需让宝宝吸吮,或者每2—3小时用手工挤奶或吸奶器吸空 。自己也可以做适当的按摩:即从乳房的外缘向乳头方向,放射状的沿着乳腺管的走向,用手掌的鱼际处轻轻螺旋形按摩,将乳汁淤积的地方揉通,再用正确的手法挤出淤积的乳汁 。但是注意力度一定不要太大,每侧按摩时间不能久 。
    按揉3—5分钟就要换对侧,两侧交替按摩,加起来20—30分钟就可以了,严重的肿胀也不能超过1小时 。需要提醒的是,乳房如果出现炎症就应该及时就医,千万不能盲目按摩 。
    误区2吃不完的奶水要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