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新妈妈患病 还能接着母乳喂养吗


哺乳期新妈妈患病 还能接着母乳喂养吗

文章插图
母乳喂养有利于宝宝的健康,这几乎是所有母亲的共识 。但在现实中,关于母乳喂养却有着许多的疑问,如“母亲感冒了就应该停止喂养,否则容易传染给宝宝”、“宝宝体重下降是不是妈妈的奶营养不够?”、“好的配方奶粉是否营养更全面?”……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崔玉涛表示,母乳喂养的关键除了“母乳”之外,还应该体现在“喂养”方式上面 。
误区一:
乳汁没出来就不喂宝宝
崔玉涛:现在许多不能给孩子喂母乳的妈妈,问题大多出在“没有母乳”上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宝宝出生后吸入母乳最早喂的是细菌而不是乳汁 。细菌在整个人的肠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母乳喂养是母乳+细菌同时喂孩子的过程 。母乳是有细菌的,但这个细菌不是致病菌,而是妈妈在生孩子之前的二三十年为孩子攒好的对孩子身体有益的细菌 。人出生后免疫系统怎么成熟?其实吃细菌是最早的成熟过程 。孩子细菌吃得早,孩子的免疫系统就早建立 。这样免疫系统被启动了以后,我们才能够理解他以后的发育 。如果不行就要尽可能地模拟母乳喂养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成分的模拟 。
因此,无论有没有母乳,孩子出生后都应该尽早让孩子开始吸吮,最好的情况是出生后30分钟内开始 。但目前能这样做的并不多,很大理由是妈妈还没有乳汁,这其实是一个认识的误区 。事实上应该坚持先吃细菌,而不是见了乳汁才开始喂 。
误区二:
把乳头消毒干净再喂宝宝
崔玉涛:我们也知道有很多细菌是有害的,比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那吃进去不会对孩子有害吗?细菌在空气中能够存活的叫需氧菌,这些细菌被我们吃进去的同时也有空气被咽进去了 。需氧菌要存活一定需要消耗氧气,这就让氧气在消化道总变得越来越少,到了大肠的时候,氧气被消耗光了,这些需氧菌自然就不会存活了 。也就是说,我们的肠道健康是在每次进餐的时候吃进一点点的需氧菌,同时在消耗被吞进去空气的时候细菌走向了自然灭亡的过程 。
因此,千万不要认为一看见细菌,就觉得这些细菌太脏了,孩子吃了以后一定得病 。正因为有些有害菌是需氧菌,当肠道变成无氧环境的时候,细菌走向灭亡,才能让同时吃进去的双歧杆菌在无氧的情况下生存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母乳喂养不需要做不必要的杀菌消毒 。
误区三:
妈妈生病就停止喂养
崔玉涛:母乳喂养的时候,妈妈或会患上疾病 。不管是消化道的生病,还是呼吸道的生病,妈妈在生病以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会通过乳汁喂孩子,但绝对不会把细菌病毒喂给孩子 。如果呼吸道感染妈妈喂孩子可以戴口罩,消化道感染妈妈喂孩子之前要洗手 。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孩子真正从乳汁接受的,是妈妈在生病期间,从新的病原体刺激中产生的抗体,其实这对孩子是更好的事情,这可以说又是母乳喂养过程给孩子带来的好处 。
    误区四:
    宝宝体重下降是母乳营养不够
    崔玉涛:如果婴儿出生后体重下降,母亲就会质疑自己的母乳营养不够 。临床上就有不少母亲产生过这个疑问 。其实溶解度高(看着透明)的,孩子肠道吸收效果越好,很多时候家长会产生一个误区,觉得越浑浊“内容”越多,而越清则越没东西 。实际上我们评价喂养的效果,要看孩子的生长 。
    一般来说,体重下降没有超过出生时的7%就应该坚持母乳喂养 。
    只有体重下降超过7%,才必须加所谓的配方奶 。但这同样需要注重母乳喂养的过程——一定要先吸吮妈妈乳房,才能给孩子喂配方奶,不能一次母乳一次配方奶 。只有在吸吮妈妈乳房的过程中正常的菌群才能够进入宝宝体内,另一方面妈妈有多少乳汁都先吃进去了,配方奶只是弥补母乳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