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背不一定是武夷岩茶的专有名词(岩茶的知识点)

“蛤蟆背”这个词的来源比武夷岩茶的诞生要早得多 , 在唐代 的茶叶界圣经《茶经》中就有记载“持以逼火 , 屡其翻正 , 候炮出培塿 , 状蛤蟆背 , 然后去火五寸” 。
这时的蛤蟆背指的是唐代煮茶时提前将茶炙烤出现的 , 虽然茶类不同 , 但是原理一样 。虽然千年之后 , 茶类分为六大门派 , 但是独有武夷一派保留了高温烘焙的工艺 , 但是说蛤蟆背是武夷岩茶独有的名词 , 恐怕陆羽不答应 。

蛤蟆背不一定是武夷岩茶的专有名词(岩茶的知识点)

文章插图
岩茶的知识点
1.武夷岩茶分为五个品种系列:水仙、肉桂、大红袍、名丛和奇种 。而关于“名丛”总有些争议 , 传统“五大名丛”——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而后相传“四大名丛”——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 。其实 , 早在1943年著名茶学家林馥泉在《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中已明确提出“五大名丛”: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 。但随着茶产业发展 , 大红袍因名气之大 , 单独成一派系 。因此 , 现在基本保留“四大名丛”的说法 。
2.武夷岩茶特有的“岩骨花香”之岩香 , 誉称“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 , 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 以香气馥郁持久、滋味浓而醇厚、香滑回甘、回味悠长饮誉中外 , 是乌龙茶中的珍品 。其独具一格的“岩骨花香”之岩韵 , 令人为之神往 , 是众多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至爱 。岩骨花香”之岩香就是指岩韵 , 即活者鲜滑 , 指茶汤滞留咽喉 , 鲜爽润滑 , 无苦涩难咽之感 , 滋味回甘 , 指茶汤入口先微苦、微涩、咽下后 , 回味甘爽甜和 , 余韵无穷 , 锐则浓长 , 清则幽香 , 香气馥郁具幽兰之香 , 这也是它令人为之神往之魅力!
蛤蟆背不一定是武夷岩茶的专有名词(岩茶的知识点)

文章插图
3.据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补遗》记载:“诸茶皆性寒 , 胃弱食之多停饮 , 惟武夷岩茶性温不伤胃” 。这是因为岩茶的制作工艺中既有红茶的“萎凋”和“发酵”的结合(即岩茶的做青) , 还有绿茶的“杀青”和“凉青” 。岩茶能够兼收红绿茶的优点 , 将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 使岩茶更适合在秋季饮用 。
【蛤蟆背不一定是武夷岩茶的专有名词(岩茶的知识点)】4.根据新的国家标准 , 武夷岩茶是指在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即福建省武夷山市所辖行政区范围) , 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 , 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栽培 , 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 , 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
蛤蟆背不一定是武夷岩茶的专有名词(岩茶的知识点)

文章插图
5.随着岩茶做青师父的不断增多 , 像肉桂的水仙 , 像水仙的肉桂越来越多了 , 区别岩茶的品种也越来越难 。
6.现在岩茶制作已基本使用机器 , 这是大势所趋 。为此有的人说 , 现在不存在“传统”了 。其实机器做法是手工的延伸和发展 , 只是形式的改变而已 。岩茶的传统核心是“熟香型” , 如今围绕这个“核心”的传统栽培耕作、采制法已无法全部保留 , 但是遵循这个“核心” , 而注重茶地生态环境、少施化肥、茶树崇老、开面采摘、较重发酵、足火长焙等都是“传统”的精髓 , 也是武夷岩茶手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性的体现 。机器做青还得“看天做青、看青做青” , 因此 , 要求做青师傅不但会“看” , 还要会做;先“看”后下手 , 动手时要注意“看” 。这就是制作岩茶的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