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家妇女的教子秘诀

在内乡县,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她,凭着朴实的人生观和“一定要让儿女成才”的坚定信念,不畏辛劳,含辛茹苦,先后把4个孩子培养成了两个博士、两个硕士 。
推荐阅读
???
??????????????????????????E????
这位母亲叫裴秀琴,2005年5月被省妇联评为“感动河南十佳母亲”之一 。
年轻的裴秀琴勤劳能干、不怕吃苦,她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 。
1963年,22岁的裴秀琴从禹州市城郊嫁到内乡县赵店乡莲花村,与时任初中教师的别良贵结为夫妻 。婚后,夫妻俩相敬如宾,和和美美,先后养育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 。
那时家里条件不好,为了供养孩子生活和上学,裴秀琴可谓想尽了办法 。1980年,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当有些人嫌种地吃苦不赚钱时,她却承包了别人废弃的耕地,决心走出一条土里刨金的致富路 。当时她的公公婆婆已经去世,丈夫远在10公里外的学校教书,基本顾不上家里的农活 。她一个人在家里带着4个孩子,既当爹又当娘 。白天是干不完的农活,晚上要为孩子们做饭缝衣,经常是凌晨一点多才睡下,第二天天不亮又起床了 。孩子们小的时候,她用架子车把几个孩子拉到地边,让孩子们在地边玩耍,她在田里干活 。孩子们稍大一点,她就让孩子们帮着干农活,日子过得很是辛苦 。
为了尽快摆脱贫困,让几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有心的裴秀琴平常很注意搜集、学习作物种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科技知识 。为了给庄稼增施有机肥,她承包了离家数公里的赵店初中两个厕所的大粪,每天翻过两道岭,将大粪一担担挑到地里 。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田里的庄稼年年获得大丰收,家里的生活水平也逐年得到提高,村里的人都夸她是一个女强人 。而裴秀琴却从这艰辛的劳动中,感悟出了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那就是:靠潜移默化的影响去促进孩子成长 。她常对孩子们说:“世上的成功是用血汗换来的,凡事只要用心去做,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
裴秀琴不怕吃苦受累的精神,无形之中成了4个孩子学习上的强大动力,激发孩子们个个奋发上进、刻苦学习、立志成才 。
在裴秀琴的心里,教会孩子怎样做人才是第一位的;她从不娇惯孩子,把浓浓的母爱蕴藏在严格的教育中 。
每个母亲都希望孩子成才 。可是怎样才能让孩子成才?让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才?裴秀琴觉得,孩子学习好是一方面,但关键是怎样做人 。为此,她时时用良好的道德约束孩子的言行,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诚实、坚韧的品格 。
大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家里的经济还不宽裕,裴秀琴给她换衣服时,发现兜里有两个铅笔刀,女儿说是同学送的 。为了搞清真相,裴秀琴第二天就跑到大女儿的学校询问,当知道孩子并没有说谎后,裴秀琴仍教育孩子,要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 。
三女儿爱丢东西,为了逃避母亲的责骂,就撒谎欺骗母亲 。裴秀琴发现后,狠狠地打了三女儿一顿,吓得其他3个孩子在一旁哇哇哭 。此后,4个孩子没有一个再敢说谎话的 。
裴秀琴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只有初中文化,可她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她深知只有独立性强的孩子,才可能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有拼搏意识、有奋斗精神、有自立于社会的勇气 。她从孩子一岁多起就开始教育孩子自己动手吃饭、自己收拾玩具 。孩子3岁以后,每天她都要孩子自己铺床、叠被、整理房间 。同时,她还让孩子自己洗手绢、洗袜子、扫地、擦桌子等等 。节假日她带孩子到县城公园游玩,让孩子们自己买门票,自由地跑、快乐地玩,开阔孩子视野,开发孩子智商,培养孩子独立做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