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动物做饼干教案( 二 )


教师:过了小河还要钻过山洞 , 那里也有三个形状的门 , 请小朋友们想想:应该走哪个门?
(2)给小动物送饼干 。
①将同种图形摆放成三条路 , 让幼儿去送饼干 。
教师将三种形状的泡沫块摆成三条路线 ,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要给小动物们送饼干 。
【附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动物做饼干教案】一名幼儿赶忙跑过小河钻过三角形门送到鸟妈妈的嘴里 , 但是他没有踩着三角形的泡沫块 。
教师走过去问幼儿:你刚才做的是什么形状的饼干?
幼儿:
三角形 。
教师:那你应该送给哪个小动物?
幼儿:送给小鸟 。
教师:河上有三条小路 , 你应该走哪条小路呢?
教师:请你看看哪条路铺的石头跟你做的饼干是一样的形状呢?
幼儿:这条 。(他用手指指地上的三角形小路)
这时 , 又有一名幼儿跑过来随意把饼干放在了一只动物的嘴里 , 扭头便走 。
教师:我刚才看到你做了一个特别好吃的饼干 , 能告诉我是什么形状的吗?
幼儿:正方形 。
教师:请你看看哪只小动物嘴巴和你饼干形状一样呢?
幼儿:小熊 。
教师:那你为什么送给小鸟呢?
幼儿:我特喜欢小鸟 。
教师:那你看看小鸟的嘴巴是什么形状呢?
幼儿:
三角形 。
教师:对啊 , 如果你喜欢小鸟 , 那你就应该选一些它喜欢吃的饼干喂它 , 好吗?
幼儿:好 。
②将小河的拼摆逐渐增加难度:从同种图形摆在一起到把各种图形混在一起 。要求幼儿经过寻找、辨别、判断后才能经过小河 。
4、小结:与幼儿清点、验证送给小动物的饼干是否正确 。
活动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1)活动的设计比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 在组织形式上以游戏贯穿始终 , 使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快乐游戏情境中加深了对三种图形的区分和认识;
(2)教师能仔细地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表现 , 发现问题及时给予个别指导 , 并能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灵活地调整游戏难度 , 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 , 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
2、活动中的不足:
隐藏的目标相对较多 , 使幼儿无法全面顾及 , 如使用剪刀剪图形对小班幼儿来说有点困难 , 这样影响了幼儿送“饼干”的时间 , 进而影响主要目标的完成 。
主要内容:
1、这节活动让幼儿给小动物做图形饼干 , 游戏化的方式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 情境性比较强 , 整个活动始终让幼儿在情境化的游戏中反复操作 , 从而复习、巩固了对三种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
2、教师对幼儿的能力和经验非常了解 , 看得出幼儿基本都有使用双面胶的经验 , 而且许多幼儿还比较熟练 。所以教师让幼儿用双面胶粘贴非常合适 , 缩短了他们送饼干的时间 , 可以看得出教师之前对幼儿已有经验的分析充分 。
3、教师组织的每个环节比较严谨 , 如在过小河时对幼儿的要求提得明确、具体 。并且注意观察 , 对个别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但建议给小动物送饼干时 , 教师可以提醒幼儿对它们说一句礼貌的话语 , 从而有效地落实社会领域的情感目标 。
综合评析:
在本次活动中 , 教师准备充分 , 提供的材料适宜、丰富 , 能较好地物化教育目标 , 通过丰富多样化的材料使幼儿反复操作、练习 , 如让幼儿做不同形状的饼干、给动物送饼干要走过三种形状的小路、钻过三种形状的门、找到三种不同形状动物的嘴巴喂饼干 。将教育目标和要求完全贯穿于游戏之中 , 使幼儿在快乐中获得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