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春捂秋冻”应有量有度

常言道“春捂秋冻” , 是一句卫生谚语 , 这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 , 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但对于小宝贝来说合适吗?春“捂”怎么“捂” , 秋“冻”怎么“冻”?妈妈们要如何掌握好这其中的量度呢?快来这个攻略里找答案吧!
春捂
“春捂”就是说春季 , 气温刚转暖 , 不要过早脱掉棉衣 。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 , 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由冬季转入初春 , 乍暖还寒 , 气温变化又大 , 过早的脱掉棉衣 , 一旦气温下降 , 就难以适应 , 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病菌乘虚袭击机体 , 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
秋冻
“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 , 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 。适宜的凉爽刺激 , 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 , 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 , 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 , 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 , 增加产热 , 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同样道理 , 季节刚开始转换时 , 气温尚不稳定 , 暑热尚未退尽 , 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 , 一旦气温回升 , 出汗着风 , 很容易伤风感冒 。
宝宝也要春捂秋冻吗?    
一般来讲孩子穿的衣服要比成人少一件 , 或少一层 , 参加户外活动时要多带外套 , 但不要穿得过多 。季节更替是对孩子免疫力的锻炼 , 鼓励孩子多到户外活动 , 建议天气好的话可以达到1-2个小时 。多晒太阳 , 可以促进体内钙的吸收 , 同时增强宝宝的体质 。有的家长会在晚间宝宝睡觉时盖厚的被子 , 其实小孩子对于温度变化的耐受能力有时要好于成人 。有一个部位是需要家长特别注意的 , 就是孩子的腹部 , 要避免腹部着凉 , 引起腹泻 。
宝宝春捂四大要点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季节 , 气候特点是阳气渐生、阳寒未尽 , 时常有冷空气活动 , 天气多变且昼夜温差大 。乍暖还寒的早春天 , 年轻的父母们要给孩子“捂”着点儿 , 可使稚嫩的身体适应这种冷暖气候的变化 , 有利于维护孩子恒定体温的调节 , 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 。所谓“春捂秋冻”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 , “春捂”可不是简单地不给宝宝褪衣 , 这里可是有讲究的 。
1、把握时机
春捂要把握时机 。在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是春捂的最佳时机 。因为许多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 , 因此 , 妈妈在冷空气来临的前一两天就要适当给宝宝增添衣物了 。
2、捂重点
背部保持适当温暖可预防疾病 , 减少感冒机会 。保持腹部温暖很重要 。因为宝宝脾胃功能发育不是很完善 , 当冷空气刺激腹部时 , 很容易引发肚子疼等各种不适 。“寒从脚起” , 足底是对外界最敏感的地方 。宝宝的小脚暖和了 , 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
3、明确气温
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一捂了 。而15℃则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也就是说 , 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 , 就可以不捂了 。
4、捂多久
气温回冷增加的衣物 , 在气温回升后也不能立即就脱掉 , 最好再捂7天左右 , 小宝宝免疫力弱的话 , 最好捂14天以上以便身体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