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语言训练的五大错误

推荐阅读
???
??????????????????????????E????

早期语言训练是开启孩子智慧大门的钥匙 。要想把孩子培 养得更聪明、更富有智慧,就要十分重视婴幼儿的早期语言训练 。如今,许多年轻的父母也已意识到孩子早期语言训练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育儿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误区 。
误区一"奶话"(儿语)和宝宝说话
"奶话"(儿语)指刚出生8~9个月的婴儿,随着成人的语音刺激"咿咿呀呀"学话 。这时,年轻的父母看到孩子想要说话的急切样子,便教起了诸如" 汪汪(狗)"、"咕咚咕咚(喝水)"之类的奶话 。
这种教授方法虽然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的特点,有助于孩子形象思维的开发,但是却容易忽略孩子抽象思维的培 养与发展 。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记住"狗"和"汪汪"所花的时间相差无几,而前者是迟早要学的语言,后者却是不久就要抛弃的语言 。因此,为了使孩子的思维 能力得到全面的开发,家长在教孩子学说话时,应注意将理性词汇和感性词汇相结合 。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 。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了解这一规律,但又不能迁就他,而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 。
误区二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 。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 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 。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 话的数量 。
第一页12下一页最后一页上一篇?下一篇刚出生的婴儿,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 。"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 。
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 。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 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 。
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 。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 。到了1岁的时 候,他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成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 。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 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
误区三
当宝宝已经明白成人的话以后,而他还不会从口中 说出,如果说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成人就能 明白他的意图,他的要求就已经达到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当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瓶,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 ",仅仅说一个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 。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
误区四
有些父母上班忙就把宝宝交给奶奶爷爷看护,但又担心老人说的是家乡方言,会影响宝宝以后的语言发展,所以就一再叮嘱 。有的家长认为和宝宝说话他也听不懂,所以不用说也可以 。
宝宝生来就喜欢听各种不同的音响,喜欢父母和他们说话,喜欢这种听觉刺激,虽然他们听不懂,但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会有不同的反应,开始会很惊讶地看你,看你的 表情,正哭闹着会突然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