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习惯性流产后天因素有哪些

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习惯性流产的原因已基本探明,50%~60%的早期流产是受精卵的染色体异常所致 。这种流产减少了先天性畸形儿的出生,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淘汰现象 。然而,排除夫妇双方染色体异常、子宫先天畸形这类先天因素后,多数后天因素导致的流产是可以避免的 。
(1) 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内膜炎是导致流产的最常见原因 。英国科学家1997年的一项研究证明,约90%流产与妇科炎症有关 。在胚胎的发育初期,需要通过细小的树根状绒毛组织从母体汲取营养 。子宫内膜的慢性炎症可影响绒毛的发育 。此时,就像树根发生了坏死,枝叶也会枯萎一样,随着胚胎的死亡,自然流产就随之发生 。子宫内膜炎表现为白带量增多,经期延长,腰骶部疼痛等 。
有经验的医生根据患者症状和B超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准备怀孕的女性如有这类症状,应及时检查治疗 。
(2) 慢性阴道炎:女性生殖道有一层薄薄的上皮,医学上称其为上皮屏障 。
这一天然屏障既可防止女性生殖器感染,又可避免上皮下淋巴细胞与精液直接接触 。当炎症破坏这一屏障时,精液会直接与这些淋巴细胞接触,促使女性产生抗体 。这些抗体即优生学上常说的抗精子抗体或抗子宫内膜抗体 。孕前应积极治疗生殖器炎症,直至治愈 。同时做免疫学检查 。如发现抗体阳性,要治愈后再考虑怀孕 。避免经期同房,以免感染和产生抗体 。
(3) 月经不调:由月经不调导致的流产多见于那些月经提前、经期延长(整个经期可延长至十几天)者 。这些表现实际上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功能性子宫出血 。这种患者孕激素水平低下,一旦怀孕,孕酮水平更显得不足,因此可造成母体对胚胎的免疫排斥,子宫肌肉兴奋性增高,影响绒毛发育,导致流产 。孕前应调整月经周期,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为胚胎着床、发育做好充分的准备 。
长期月经不调者,一旦怀孕也应及时就诊,调整孕后内分泌水平 。
(4) 病原微生物感染:在反复流产的患者中,病毒感染也是常见原因 。常见的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或弓形体感染 。这些病原微生物可通过胎盘感染胚胎或胎儿,造成胚胎、胎儿发育畸形,最终流产 。这里还有个隐性感染问题,如人们一般认为弓形体感染是养宠物引起的,却不知吃涮锅,进食半生的牛羊肉也会感染 。
由于这种感染没有特异性,多数感染者可以没有症状,因此很容易被忽略 。对于有习惯性流产的人来说,做好孕前病原学检查,比孕后保胎更为重要 。
(5) 反复刮宫:有些流产发生在孕期的5~6个月,这些患者经B超检查证实胎儿发育正常,但流产发生来得也很快 。她们常诉说“肚子痛,十几分钟,孩子就流出来了” 。究其原因,这些患者大多有反复刮宫史 。多次刮宫会导致宫颈损伤,随着怀孕月份的加大,宫腔内压力的增高,最终导致宫口开放,流产 。
一旦发生计划外怀孕,刮宫时间应安排在怀孕45天以后 。原因为45天前宫口坚硬而小,反复强行扩宫,容易导致宫颈结缔组织损伤,难以承受怀孕带来的宫内重压 。孕前检查发现有宫颈损伤者,应提前做宫颈缝合术 。也可在怀孕4个月后做宫颈环扎术 。
自然流产是孕妇的不幸,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自然流产正是人类不断优化自身的一种方式,也正是对孕育着的新生命进行选择 。优胜劣汰是大自然的法则,占流产50%以上的染色体异常,胎儿早期流产可减少畸形儿的出生 。因此,在保胎前应尽可能的查明原因,尤其是习惯性流产,不要盲目保胎 。
【引起习惯性流产后天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