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因素


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因素

文章插图
手足口病的出现危害了较多的孩子 , 让他们的手足口部位遭受到了相当严重的危害 , 而且会让孩子特别的痛苦 , 家长们应当认真了解手足口病的知识 , 需要将引起此病出现的因素重视起来 , 带大家了解一下此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呢 。
手足口病的病因: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 。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 , 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 , 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 , 并在肠道增殖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 , 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 , 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 。
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 , 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 , 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 , 现称为口疱病毒(APHOVIRUSES) 。呈球状颗粒 , 直径为22~30NM , 有7种不同的血清型:即A , O , C , SATI , SATZ , SAT3和亚洲-1型 。至少有63个亚型 。各流行区的型别分布有所不同 , 各型间无交叉免疫作用 。从人类分离到的几乎都是O型 , 偶有C型 。传染源是患口蹄疫的动物 。患病动物的血液、皮肤黏膜分泌物、唾液、尿、粪、乳汁均带有病毒 。
大多是通过直接和患病动物接触或挤乳时 , 病毒通过皮肤微小伤口进入*发病 , 偶可通过食用受染的牛乳、乳酪、牛油或其他乳制品被感染发病 , 甚至食用病牛的肉和骨头也可感染 。人与人之间很难相互传染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 , 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以及肠道病毒EV71型 。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 , 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 受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 , 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 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污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病毒 ,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 , 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
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 。
手足口病的治疗:
1.一般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 , 预后一般良好 , 多在一周内痊愈 。主要为对症治疗 。首先隔离患儿 , 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 , 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 , 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 。衣服、被褥要清洁 , 衣着要舒适、柔软 , 经常更换 。剪短宝宝的指甲 , 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 , 防止抓破皮疹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 , 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
臀部有皮疹的宝宝 , 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 ,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 , 补充维生素b、c等 。
2.合并治疗 ,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