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你的真实感受,父母千万不要扮圣人!


告诉孩子你的真实感受,父母千万不要扮圣人!

文章插图
坦率地告诉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反而能让他们更加理解自己的父母 。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妈妈做完所有家务,终于可以坐在舒服的沙发上喝杯咖啡,看她一直想看的书了 。这时,孩子们吵吵闹闹地走过来 。
“妈妈,爸爸本来答应带我们去买冰激凌,可是他说手上的工作还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做完 。妈妈,您带我们去吧 。”
妈妈虽然很想继续看书,但是看到孩子们迫切的样子,她想对孩子们好一点,就带他们去了 。
可是,一路上,妈妈却不由自主地对孩子们不耐烦起来:
“快一点,自己坐到车里去!”
“别吵,你到底想要什么口味的冰激凌,自己想好了!”
“没有你想要的口味?那你就要别的好了 。”
“好了,好了,以后再也不带你们出来买冰激凌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妈妈不是想对孩子们好点儿,让他们高兴的吗?结果呢,每个人都是气鼓鼓地回家 。
想一想,类似的事情是不是在我们身上经常发生?
警惕
强迫自己“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有危害!
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观念是“父母应该把孩子放第一位” 。我们通常压制自己的不满或者疲惫,尽量去满足孩子 。上面那位妈妈就是这样 。
一方面,她觉得她“应该”对孩子好一点,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高兴;另一方面,她内心实际上非常向往留在舒服的沙发里看书 。人的感受是一种客观存在,没有人能够通过压制来改变自己的感受 。这位妈妈的理智和她真实的感受存在着巨大的分歧,而最后的行为暴露了她的真实感受 。情绪克制了下去,却会通过其他渠道爆发出来 。
最终,父母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本应好好享受一番的,却在父母的急躁、不满之下感到更加困惑,更加受伤 。
记住
父母也是普通人,不要扮圣人
我们是父母没错,但是,不要忘了我们也是普通人 。我们并不会因为成为父母而突然从普通人成为圣人 。我们有自己的感受,也有自己的限度 。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限度 。我们的感受我们自己做主 。对孩子,我们可以努力做得更耐心一点,“更好”一点,但不是无限度 。
如果我们忘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自己是什么感觉,都不再真实率性,把自己的需要抛到一边,无条件地接受和忍受孩子,随时为孩子做出牺牲,试图扮演一个好父母的角色 。这样的父母必定会做出虚假的行动、虚假地接受孩子的要求 。而结果呢,往往以大家的不高兴而告终 。事情的进展往往是这样:
放心
放心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孩子
因此,作为父母,要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捕捉到自己真实的情绪 。在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需求之间,寻找到适当的平衡 。不要认为满足自己的情绪,而将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二位,就不是“好母亲”、“好父亲”了 。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孩子 。尝试着告诉孩子自己真实的感受吧,这样,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作为父母的心态会变得更为平和,情绪也会更为稳定,处理起事情来也会更为合理 。
当我们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
下面这位妈妈接受了“如实告诉孩子自己真实感受”的理念,有一次实行了这个原则:
她说,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孩子很兴奋地想和妈妈一起玩数字谜语 。妈妈忙了一天,觉得很累 。按着以往的做法,她会勉强自己和孩子一起玩 。但是这一天,她决定告诉孩子真实的感受 。她说:“多多,妈妈有点累 。能不能让妈妈休息10分钟?”多多立刻不说话了,安静地坐在一边 。过了很久,他小心翼翼地问妈妈:“妈妈,10分钟到了吗?”妈妈非常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