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剖腹产率世界第一,越过警戒线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生命的诞生本是一个瓜熟蒂落的生理过程 。而今,这个自然规律却遭遇过多的人为干预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近一半分娩通过剖腹产完成,剖腹产率为世界第一 。世界卫生组织对剖腹产率设置的警戒线是15%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剖腹产率也曾一度走高,各国纷纷警醒并进行纠偏 。目前,美英等国的剖腹产率均在警戒线以下,日本仅为7% 。而我国剖腹产率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仅为5%,20世纪80年代以后持续快速上升,选择顺产的越来越少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它折射出哪些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本报采访人员试着为您一探究竟 。——编者
●孕妇
对剖腹产认识有误
“产痛恐惧”、“择吉生育”、赶“上学末班车”心理推高剖腹产率
1月22日上午9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门诊大厅内人头攒动 。作为国内知名的三甲妇产专科医院,每年约有1.3万个新生命在这里降生 。在妇产科候诊区,采访人员随机采访了5位前来孕检的准妈妈 。
对于“倾向于哪种生育方式”,她们当中1人希望自然分娩,2人表示“听医生意见”,另有2人选择剖腹产——
“我怕疼,剖腹产可以避免产痛,也比较保险 。”
“我年龄大了,如果顺产不成,还是要剖腹产,不如一步到位,免得吃二茬儿苦 。”
“如今,许多孕妇要求剖腹产,尽管我们一再告诉她们自然分娩是最健康的 。” 该院产科副主任于松说:“在美国,即便年逾40的孕妇,首先想到的也是顺产 。在她们眼里,剖腹产只是医生解决难产生育的最后一招 。”于松认为,这当中的差异,既有孕妇的原因,也有医生的因素 。
对于临产妇而言,分娩既是一种期盼,也是一种担忧 。
32岁的王莉当上了准妈妈,从此对选择哪种方式生育格外关注 。上个月,她的表姐在北京一家大医院生产,被10多个小时的产痛折磨得奄奄一息,而医生例行公事的冷漠更让她感到无助和委屈 。同事小周去年生育时也遭遇类似经历 。邻居姗姗怕产痛,也担心产后身材走形,于是选择剖腹产,尽管术后有些腹痛,但相比漫长的产痛,可谓“小巫见大巫”——身边太多分娩的故事,太多产痛的介绍,让预产期临近的王莉忧心不已 。
于松说,资料显示,95%的女性分娩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 。在医学疼痛指数中,分娩疼痛仅次于烧灼伤痛,应该说它是多数母亲一生中经历过的最痛 。因此,关于产痛的种种传说,让不少人患上“分娩恐惧症” 。而“剖腹产快速、安全、不受罪”等误解,以及诸多明星剖腹产引发的名人效应,也助推了剖腹产率的上升 。
此外,还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 。
一是选良辰 。近年来,“千禧宝宝”、“金猪宝宝”、“奥运宝宝”扎堆的新闻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它们的背后是“择吉生育”的心理及其走俏的剖腹产手术 。“为了所谓的良辰吉时,掐着时间剖腹产的孕妇大有人在,有人甚至要求孩子在8月8日8时8分出生 。”在京经商的浙江人张先生为此托关系、送红包 。
二是赶入学 。9月1日前年满6周岁儿童才允许入学的规定,成了赵玫的一道“催产令” 。为了给即将出世的宝宝赶“上学末班车”,预产期在9月中旬的她,恳请医生做手术 。“每年8月孕妇扎堆剖腹产,也成了一个周期性的现象 。”
●医生
不愿给自己添麻烦
怕出现纠纷担责任,嫌自然分娩产程长
据了解,在欧美等国家,产妇和家属如果没有充分理由,很难说服产科医生做剖腹产手术 。那么,我国孕妇盲目选择剖腹产时,医生扮演了什么角色?她们为何被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