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恋爱到婚姻的心灵成长

【从恋爱到婚姻的心灵成长】当今社会和学校有许多种培训 , 唯独恋爱、婚姻没有培训就直接上岗 。步入婚姻的人自学成才 , 却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 损耗了身体 , 创伤了心灵 , 甚至影响了下一代的身心健康 , 造成“问题儿童” 。爱情是人际最强烈的吸引 , 婚姻则是特定的人际和社会关系 , 夫妻如何从恋爱过渡到婚姻生活?
【案例】
芳和强是大学校友 , 又在同一座城市工作的 , 经过幸福而快乐的热恋时光后 , 两人怀着厮守终生的美好愿望进入了婚姻 , 但两年半的婚姻生活随着“柴米油盐”式的生活推进 , 爱情的魔力开始减退 , 两人常为琐事争吵 , 矛盾激化 , 直到强提出离婚 , 芳在震惊之余才想到了通过心理咨询来拯救濒临破碎的婚姻 。
婚姻比恋爱复杂得多
皓艺女性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佟梅梅称 , 恋爱是封闭的人际关系 , 游离于社会 , 热恋期甚至会感觉地球上只剩彼此的存在 。婚姻则不同 , 它面向社会的同时受到伦理道德的约束 , 和恋爱有3大本质上的差异 。
自觉性 恋爱以感情为主 , 纯粹私人关系 , 既无权利也无义务 。而结了婚的两人共同居住养育子女 , 共同受到性对象的约束 , 需要很强的自觉性 。
恋爱时芳对强很依赖 , 总是一起看电视、散步等 。婚后 , 强因工作忙压力大 , 陪芳的时间越来越少 , 终于在强的一次晚归后 , 芳和他吵了一架 。强觉得芳不像恋爱时小鸟依人 , 芳也觉得强不再像恋爱时那样体贴关心 。芳常对强冷言冷语 , 有时还和朋友玩到深夜才回家 。
通过咨询 , 芳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婚内自觉性不够成熟的表现 。佟梅梅认为 , 男女在婚后彼此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 心智应该同步成长 , 需要掌握操持家庭的能力 , 而非一味依赖对方 , 更不能因对方没有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发脾气 。
责任性 恋爱在一开始就有不稳定性 , 而婚姻是要负责任的:即使与丈夫怄气 , 妻子也必须准备晚餐;妻子娘家有病人 , 丈夫不能不去问候 。
有一次 , 婆婆从老家来 , 正值芳公司同事过生日 , 派对结束回家已是深夜 , 第二天早上她耽误了去接婆婆的火车 。强于是大骂芳是“自私自利、没心肝的恶女人” , 之后他常常以加班、同学聚会、同事生日等借口迟回家 , 两人经常发生冷战 。
佟梅梅认为 , 为人妻者 , 孝敬、照顾婆婆是分内责任 , 而因为妻子怠慢母亲 , 丈夫用行为进行惩罚 , 也是没有尽到丈夫责任的表现 , “婚内责任感的缺失必然导致家庭矛盾的产生 。”
角色性 结婚之后 , 丈夫和妻子要与众多的人形成社会关系 , 在每种关系中担当不同的角色 , 例如女方除了是妻子 , 还是儿媳、嫂子 , 甚至是经理夫人等 , 只有学会适时转变角色 , 才能保持内心的平衡 。
婚前芳在家里是老幺 , 有两哥一姐 , 很多事会得到照顾和帮助 , 婚后由幺女变成他人的妻子 , 要照顾先生料理家庭 , 在婆家要孝敬老人 , 照顾夫家的弟弟妹妹 。芳这时才发现 , 不仅是和强一个人结婚 , 而是和一群人结婚 , 突然增加的人际关系 , 让芳不知该如何处理 , 有时还会混淆了自己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