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娘时代 “抑雄扬雌”的教育方式该反思

男孩越来越女性化
“男孩越来越女性化 , 你发现了没?”近日 , 《四川日报》联合四川在线展开报网调查 。男孩女性化现象在值得担忧的现状背后 , 究竟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学校、家庭、社会与这一现象的关联到底如何?一段时间来 , 这一话题已经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 。
四川在线网友小栾告诉采访人员 , 前段时间 , 她上六年级的儿子书包里总装着一只小毛绒玩偶 , 她儿子称学校的男生都喜欢带这类玩具 , 大多还喜欢模仿小沈阳的娘娘腔 , 对此 , 她很忧虑 。
男孩为什么女性化?成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卢勤说 , 首先 , 随着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女性地位的提高、男性强势的形象已经逐渐消失 。其次 , 在众多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 , 家长容易对男孩子形成过度保护 。在学校教育中 , 大班级授课使得老师要求学生“安静”、“听话” , 过于重视成绩的后果只能是牺牲运动时间和创新活动 , 而接受性学习与女生的特质相适应 , 却与男孩天性严重冲突 。
对此 , 四川在线网友一泓体会很深刻 , 她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时跟男同学比划时动作稍大了一点 , 被老师严厉批评 , 不仅请来家长 , 还让孩子左保证右保证 , 否则将如何如何 。小男生吓得大气不敢出 , 从此就再没了男孩子的刚勇之气 。
一位网友的看法是:不是男孩子有问题 , 是教育体制的弊端越来越凸显了 。
男性氛围缺失的校园
网络调查中 , 在学校因素的选择上 , “教师男女比例悬殊 , 男性氛围缺失”和“学校教育所推崇的背诵记忆能力、表达描述能力等都与男孩好动的特点相冲突”的数据几乎持平 。
采访人员随机调查成都市的几所小学 , 师资方面以女教师为主 , 男教师主要担任科学、信息技术和体育科目的老师 , 男班主任更是罕见 。幼儿园的情况更不容乐观 。一省级示范幼儿园的园长告诉采访人员 , 幼儿园也曾招聘过男教师 , 在艺体方面很受孩子喜欢 , 但是流动性很大 , “他们觉得发展不好 , 还是想有个更高的平台 。”
男生小洪告诉采访人员 , 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班主任换成了一位男老师 , 经常带着同学们一起打篮球 , 并跟男生们称兄道弟 , 其他班的男生非常羡慕他们 。“桥哥 , 很爽!”男生们非常喜欢新班主任 , 自然也就很“听话”了 。
有的学校已经对此有较为自觉的认识 , 比如 , 成都市的盐道街小学就组织男老师当“副班主任” , 让男老师全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 尽可能地增加男教师与孩子的接触 。
卢勤认为 , 男孩子身处清一色的女性氛围 , 与男性化教育绝缘 , 以后的个性和心理发展都会有所欠缺 。学校尤其是小学和初中阶段 , 应改变教育价值观 , 允许学生张扬个性 ,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适应能力 。“男孩生性好动 , 却规定他坐得端端正正 , 把手背在后面听课 。老师应该明确男女生的性格差异 , 给男生以更多的宽容 。”
“抑雄扬雌”的教育方式
“伪娘”现象被网民追捧 , 是否说明中国社会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伪娘”现象的出现是个性解放还是教育出现了偏差?天津社会科学院郝麦收教授认为:“现在的教育方式呈现出‘抑雄扬雌’的特点 , 课堂的静态读写方式使生性好动的男孩子不得不长时间坐在书桌前 , 而不是到操场上自由奔跑、玩耍 , 一定程度上磨灭了男孩子的天性 。另外 , 在很多家庭中 , 父母对男孩的管制要比对女孩更加严格 , 认为越是调皮的男孩越要严加看管 。不论在学校或家庭中 , 老师和家长都把乖巧、听话的女孩子作为榜样 , 教导男孩子也像女孩子一样听话 , 这种与男孩子天性相悖的教导方式 , 令一些男孩子认为只有像女孩子一样温柔、听话才能博得家长和老师的喜爱 , 这种‘抑雄扬雌’的教育模式造就出一批像小绵羊一样听话的男孩子 , 这种心理作用甚至会影响到他们成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