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也要区分“正常”与“非正常”

世界上有将近半数的妇女都有痛经的问题,当中约有十分之一的人每个月会痛上一两天,甚至会影响工作和其他的活动 。有些痛经是由妇科相关疾病引起,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症、盆腔淤血综合征等,由于部分疾病会导致不孕,所以需要积极治疗 。【18岁前痛经多为生理性】
广东省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陈建国接受采访时说:“痛经分为两种:
一种是生理性痛经,一种是病理性痛经 。
一般18岁以前出现的痛经多为生理性痛经,也就是说多是与正常月经来潮相伴随的症状,如果疼痛可以忍受则无需干预 。生理性痛经多是初潮不久后出现的,主要与少女生殖系统没有成熟相关 。有时也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也可能由于月经期一些细胞因子如前列腺素E2刺激子宫肌肉收缩,导致子宫一次性缺血或肠痉挛而引起痛经,再加上少女们初来月经,所以这种疼痛的感觉会更加明显 。
只要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这种痛经不会引起其他的不良后果 。生理性痛经引起的疼痛感觉多为间隙性绞痛、痉挛痛 。
一般来说,生理性痛经无需干预,但如果有女孩感觉痛得直打滚,或痛得要晕厥过去,以致影响生活与工作或学习,则需要对症治疗 。陈建国主任医师介绍,受痛经困扰的少女可以对痛经进行预防 。比如说,在月经前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这样可以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缓解痛经症状 。有些少女的痛经是由于子宫肌肉的收缩或肠痉挛导致,像这种情况可以口服654-2或阿托品类药物,以抑制子宫肌肉的过度收缩或抑制肠蠕动来缓解疼痛的感觉 。
有些少女在痛经时还伴有头痛、头胀的症状,这时口服一些止痛药,也能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
【痛经也要区分“正常”与“非正常”】【18岁后痛经多为疾病引发】
陈建国介绍,女性18岁后仍有不能缓解的痛经则多为病理性痛经,可能提示患有盆腔炎症、盆腔淤血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生殖系统疾病 。他还提醒,若小腹疼痛不能缓解,特别是服用止痛药仍不能缓解的情况下,应及时到医院妇科进行检查,查清楚病因,及时治疗,因为这些疾病多数是可以导致不孕的原因 。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引发痛经的重要原因之一,占了病理性痛经的60%左右 。子宫腔内有一层膜叫子宫内膜,它会随着卵巢激素的影响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如果当月排卵没有受孕,子宫内膜就会脱落导致出血,血液顺阴道流出成为月经 。由于某些因素影响,子宫内膜跑到子宫以外的其他地方去了,并像子宫内膜一样每个月出血就叫子宫内膜异位症 。
这些异位的内膜也会受卵巢激素影响产生周期性出血,但这些血液没有通道排出体外,就在局部淤积,形成囊肿,越来越大,局部的炎症反应可以刺激局部神经,引起疼痛 。
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痛经,疼痛的特点是越来越严重,一个月比一个月加重,持续痛、撕裂样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多发年龄为25~49岁,长期迁延不治,有20%-66%的患者会导致不孕,所以应引起女性的高度重视,普通B超检查加上抽血查CA125即可明确诊断 。
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肌层则称为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与女性内分泌激素特别是雌激素有关,妇女育龄期是子宫腺肌症的高发期,但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难以预防,一般表现为痛经和月经失调,多数会引起不孕不育 。疼痛的特点和性质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似,但更加严重 。B超或盆腔CT检查,发现子宫是否增大、肌层增厚、回声不均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