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 二 )


4.乳房保障
(1)乳头内陷
乳头形态因人而异,有的母亲乳头扁平或内陷,会增加初期哺乳的困难 。婴儿因一时含不住乳头,吸吮不到乳汁而大声哭闹、手足乱蹬,母亲见状会着急 。实际上乳头对于哺乳并不重要,它的作用是引导孩子将乳晕全吸入口腔 。所以乳头内陷的母亲喂奶时可先用手指轻轻按摩一下乳头,使其凸出一点 。最有效的办法是先用手将胀满的乳房中的乳汁挤掉一些,使得乳晕区变得比较柔软,再用拇指和食指将乳晕区压成扁平形态,使乳晕和乳头形成“奶头”,这样,婴儿就容易吸住了 。
(2)乳头皲裂(裂口)
开始喂奶的头几天,母亲会觉得乳头有些刺激,持续几秒后就会消失,这是正常现象 。但如果感觉乳头疼痛始终不退,逐渐加重,说明乳头上可能有裂口,乳头是人体敏感的部位,一旦出现裂口,会感觉异常疼痛,有的母亲因耐受不了疼痛而放弃母乳喂养 。
第一页上一页123下一页最后一页上一篇N个姿势下一篇预防乳头裂口的方法有;注意正确的喂哺姿势;经常按摩乳房,刺激喷奶反射;喂哺时,一定要把大部分乳晕塞到婴儿口中;每次哺乳之后将乳头晾干后挤几滴奶均匀地涂在乳头上,可起到保护乳头的作用;在乳头上面不能使用肥皂;哺乳完毕后切勿从婴儿口里强拉出乳头,可用手指轻压婴儿下巴,阻止婴儿吸奶后再轻轻退出乳头;母亲应穿宽松的棉制品内衣并戴胸罩,当胸罩潮湿时,应及时更换 。
5.婴儿打嗝与溢奶(宝宝溢奶当心胃食管反流)
(1)打嗝 打嗝的益处是将孩子吸入的空气排出来 。孩子可能会因为吃奶时或吃奶前的啼哭而吸入的空气,打嗝后可以减少孩子的不舒服 。
(2)溢奶 新生儿经常发生溢奶,这是由于下食管、胃底肌发育差,胃容量较少,呈水平位,容易出现溢奶 。要防止溢奶,应于喂奶后将孩子竖直抱起,轻轻拍背部,使孩子打个嗝,把吃奶吸进胃里的空气排出来,防止溢奶 。假如溢奶不严重,婴儿体重在增加,又未发现其他不良现象,就不必紧张,随着胃容量的逐渐增大,在出生后3-4个月会自行依旧停止 。
6.新生儿日哺乳量
正常新生儿全日哺乳量见下表,因具体情况的不同,可略有出入 。
正常新生儿全日哺乳量平均数
出生后时间(天) 1 2 3 4 5 6 7 14 1月
全日哺乳量(ml) 0 90 190 310 350 390 470 500 560
7.孩子是否吃饱
对于孩子是否吃饱,母亲可以从几方面观察 。
(1)如果孩子尚未吃饱,则不到下次吃奶时间就哭闹 。
(2)在哺乳后用奶头触动孩子口角时,如果孩子追寻奶头索食,吃时又更快更多,说明母亲奶量不足 。
(3)由于饥饿,可造成婴儿肠蠕动加快,大便次数增多,且便质不正常 。
(4)长时间能量不足,可能影响孩子发育,出现体重不增加的状况 。
8.母亲奶量是否充足
母亲奶量充足时,乳房胀满,婴儿吃奶有力,每次哺乳均能听到几次到几十次的咽奶声;哺乳后,婴儿能安静入睡或玩耍;婴儿每天大便2-3次,呈金黄色,稠粥样;婴儿体重逐渐增加,发育情况良好 。
反之,如果母亲乳房不能胀满,乳汁稀薄,每次哺乳已超过30分钟而婴儿仍频繁吸吮,或无其他原因婴儿不能安睡,经常啼哭,婴儿体重不增加或增加不明显,大便量少等,都表明了母乳不足 。
【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
第一页上一页123最后一页上一篇N个姿势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