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分娩:剖宫产率飙升 社会认知存误区

编者按:
今天是西方的母亲节 , 虽然是个“洋节” , 但是作为一个感念母爱的纪念日 , 近年来 , 它在中国也变的越来越热闹 。每年的这个时候 , 无论是商家摆出的康乃馨还是亲友发来的祝福短信 , 都在挑动着这个社会“孝”的神经 , 提醒着人们要懂得面对“生与养”的感恩与珍惜 。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 , 人们观察社会的视角也变得越来越大 。人们关注正备战高考的学子 , 关注在城市打拼的80后 , 关注要背井离乡的农民工……然而 , 人们的目光却忽视了他们 , 他们是80后、90后的父母 , 他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的双亲 , 其实 , 他们就是现在或着未来的我们自己 。
从孩子到爸爸妈妈 , 再到爷爷奶奶 , 人在家庭中的称谓在时光轮转中依次变换 。但是 ,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 , 我们都能体会着“为人父母”的幸福与艰辛 。
在又一个母亲节来临之际 , 一个国际组织日前发布了2012年度“全球母亲境遇指数”排名 , 中国在80个发展中国家中仅位列第14位 。消息一出 , 一个题为“中国妈妈不好做”的讨论顿时在网络上兴起 。
面对生育压力 , 面对子女教育 , 面对社会竞争 , 在这个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的时代中 , 中国母亲和他的孩子们正在实际支付着社会转型的成本 。在今天这个属于“母亲”的节日里 , 在“祝福妈妈”的时候 , 更应该反思社会能够为她们做些什么…… 。
“母亲节”来临之际 , 本网推出组稿 , 关注与母亲有关的中国式分娩、中国式家庭教育及中国式养老——
中新网5月13日电 (肖媛媛)“哀哀父母 , 生我劬劳 。”虽已过数千年 , 《诗经》唱辞中的拳拳挚情仍不违时 。形生之始为胎 , 胎出之日便是你我生身之时 。今年的母亲节再度来临 , 儿女苦苦思索如何感谢母恩时 , 有几人还记得一朝分娩的彻骨之痛?中国剖宫产率30年飙升9倍 , 时移世易 , 或许明日更多的是母亲轻抚腹底刀疤感喟生养艰辛 。
中国剖腹产率30年飙升9倍 社会认知存盲区
1985年 ,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剖宫产比率设置了一条警戒线:低于15% 。据了解 , 2007年到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进行了调查:在拉美、非洲、亚洲总共选了25个国家作为样本;在中国 , 取样北京、浙江、云南三省21家医院 , 结果显示 , 中国总剖宫产率为46.5% , 最高的是一家民营医院达68% , 是世卫组织推荐上限的3倍以上 , 这一比率远超世卫组织警戒线 。
在中国 , 剖宫产率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迅速上升 。上世纪70年代 , 中国的剖宫产率仅为5%左右 , 现在中国总剖宫产率为46.5% , 采用剖宫产分娩的产妇30年增加了9倍 。
这一趋势的形成有其客观的时代背景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庞汝彦认为 , 其一 , 出自于当前麻醉、输血等与剖宫产相关手术技术的改善;其二 , 计划生育政策效用下 , 独身子女增多 , 产妇父母对医护人员承担的责任期望值增高 , 希望提高子女孕产安全性 。
但这也暴露出当前社会对剖宫产危害性等方面的认知盲区 。公众甚至包括卫生人员缺乏对剖宫产危害性的认识 , 先进助产技术宣传不到位 , 医生对助产技术生疏、不敢贸然向孕产妇推荐 , 以及医院或卫生部门对此类手术不加管束或管束不力等 , 导致产妇动辄主动选择剖宫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