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巨变!新经济打败大金融 股票成交2年暴增4倍!投资逻辑变了?

_原题为:港股巨变!新经济打败大金融,股票成交2年暴增4倍!投资逻辑变了?1个月超10只“专属基金”大举南下
摘要【港股巨变!新经济打败大金融 股票成交2年暴增4倍!投资逻辑变了?】港股变得“陌生”起来!新经济公司正塑造新的港股市场,尤其是吸引内地公募基金持续南下,新的港股市场正逐步成为内地公募淘金新经济的主战场 。
【港股巨变!新经济打败大金融 股票成交2年暴增4倍!投资逻辑变了?】港股变得“陌生”起来!
新经济公司正塑造新的港股市场,尤其是吸引内地公募基金持续南下,新的港股市场正逐步成为内地公募淘金新经济的主战场 。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鲍海洁表示,港股市场的日均成交金额中来自新经济公司的占比,由2018年的4%提升到2021年第一季度末的20% 。港股市场目前前四大成交额的公司全部是新经济公司,而2017年前四大成交额股票大多为金融股 。
数据显示,全部146只新经济港股年初至今的交易额总计达到2.9万亿港元,占香港全市场交易总额的21%,146家公司的市值总计达到14.5万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比例已达到27%,接近全市场的三成 。
港股面貌从传统金融到新经济的改变,持续吸引了内地公募基金经理的资金南下,券商中国采访人员注意到,5月和6月是内地公募公司推出港股基金产品的密集期,仅在最近一个月就有十余只新成立的公募港股基金南下淘金 。
港股新经济市值已占全市场三成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鲍海洁表示,港股市场的日均成交金额中来自新经济公司的占比,由2018年的4%提升到2021年第一季度末的20% 。
与此同时,新经济公司的发行人在香港新股市场集资额前十大排名中所占的比重,在2017年度占比仅为44%,在2018年度占比仅为49%,2019年度的比重依然为49%,2020年度成为一个关键的年度,新经济公司的IPO集资额的占比首次超过50%,在2020年度十大新股中占64%,而在今年第一季度,新经济公司在香港的IPO募集资金达到一个新高潮,这一比重提升到95%,港股正越来越新经济化,正塑造港股新的经济形态 。
根据港交所人士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在香港市场上市的新经济公司数量达到146家,IPO首发募资总额达到6822亿港币,146家新经济公司的市值总计达到14.5万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比例已达到27%,接近全市场的三成,而这146家新经济公司年初至今的交易额总计达到2.9万亿港元,占香港全市场交易总额的21% 。
“南下资金和海外资金持续投入香港股票市场,包括多元化的国际投资者踊跃参与,持续提升了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 。”鲍海洁表示,新经济公司已经改变了香港市场传统的印象和面貌,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和活力,2017年度和2020年度香港股票市场的前四大交投股票几乎完全改变 。
数据显示,2017年度香港股票市场交投最活跃的前四大股票分别是腾讯控股、中国平安、中国建设银行、汇丰控股 。而仅仅三年后,即在2020年度成交额最大的前四只股票分别是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美团、小米集团 。
内地基金公司密集推出港股基金南下
上述港交所人士指出,来自内地公募基金公司的产品正越来越多的关注港股市场,很大的因素就是新经济公司塑造了港股新的面貌和投资吸引力,仅在2020年度港股通组合持仓价值就较2018年增长了1.7倍,显示出内地投资者对香港市场的兴趣大幅增加 。
券商中国采访人员也注意到,自2020年以来,随着大量资金加速南下掘金,投资者的目光越来越集中于中国香港市场的投资机会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具有稀缺性的新经济资产更是成为港股长期投资的一个主题 。而进入2021年,这种趋势正在进一步加速,作为全市场首只聚焦港股互联网科技的ETF产品,华夏基金公司今年一季度期间推出的恒生互联网ETF自获批发行之日起便备受市场关注,该基金的首发规模接近80亿,而资金对该基金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来自那些在香港上市的顶级互联网科技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