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小阴囊因何肿大?

牋?妈咪给宝宝洗澡时,无意间发现小阴囊肿得比二、三岁的孩子还要大,可宝宝还没出满月呢 。而且,阴囊的皮肤也不像正常孩子那样,颜色深暗,有很多皱折,而是颜色较浅,表面还光光滑滑的,显得十分平整 。妈咪不禁着急起来,这是怎么回事?连忙去向医生请教 。
医生告诉妈咪,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宝宝的阴囊肿大,然而,最为常见的情况是鞘膜积液及疝气(俗称小肠气)――
何谓鞘膜积液?
正常的男婴在出生时,阴囊内有个被称为“腹膜鞘状突”的囊袋应该自行闭合,成为一条极细的纤维索,其中的一小部分在睾丸外形成固有的鞘膜 。但是,这个囊袋如果在宝宝出生时,没有自行闭合,就会和腹膜腔很小的孔道相通,因而使腹腔液流入囊袋中,和阴囊壁的分泌液一起,形成新生儿鞘膜积液,使宝宝的阴囊明显地肿大起来 。
何谓疝气?
小儿疝气也是男婴较为多见,其中一种是先天性的,即睾丸下至到阴囊后,由于鞘状突未能闭锁,因而形成一个被称为盲袋的疝囊;另一种则是后天性的,因为在婴幼儿时期,有些宝宝的腹壁肌肉尚未发育完全,加之腹壁也较松弛,常常在腹压增高时,如哭闹或剧烈活动,使腹腔的肠管从腹股沟管向腹壁突出,并且进入阴囊,阴囊因此而变得肿大 。
鞘膜积液与疝气的表现
鞘膜积液多为一侧肿大,表现为患侧阴囊增大,呈现出水囊状肿大,小的仅为鹌鹑蛋大小,但若患病时间长则可因鞘膜内积存了大量积液而变得像拳头一样大小,从而使阴茎缩入皮肤内 。通常,白天活动后阴囊会肿大得更为明显,而在宝宝平卧睡上一夜后会逐渐缩小 。
疝气无论是先天性还是后天性的,都表现为在宝宝哭闹或直立时,腹股沟部位出现一个半球形肿块,小的如白果大小,大的则像鸭蛋那样大,并且可突入阴囊内,使阴囊变得肿大 。但是,当宝宝停止了哭闹或是卧位时,阴囊的肿块便又回到腹腔,因此,阴囊的肿大即可消失,宝宝能安静入睡 。然而,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肿块会越来越大 。
鞘膜积液与疝气引起的不良后果
鞘膜积液随着鞘膜的闭合,在宝宝2岁左右多能自愈,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损害及后果 。但是,如果鞘膜积液较多,就会压迫睾丸,使之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睾丸萎缩,由此,日后可能造成不育 。
疝气虽然不会危及宝宝的生命,但是,如果长期不愈则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 。首先,疝气的反复发作不仅会给宝宝带来痛苦,而且不能正常进行玩耍,平时稍有哭闹,便可使肠管向腹壁突出,并且可突入阴囊 。由此,使宝宝烦躁不安,不愿进食,生长发育受到阻碍 。其次,由于肠管经常反复地突入疝囊,所以容易造成肠壁与疝囊壁的粘连 。
这样,当肠管突入到疝囊时,即使宝宝平卧,也不能使之回到腹腔内 。更为可怕是,一旦突入的肠管被嵌顿在进入疝囊的入口处,如果未能及时得到处理,在腹压突然增高时,肠管便会由于被死死地卡住而使血液循环停止,从而导致肠管缺血、缺氧,最终发黑坏死,并且,还会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甚至危及宝宝的生命 。
如何识别鞘膜积液与疝气?
如果宝宝仅仅是鞘膜积液,当鞘膜积液不多时,则可等待日后自然愈合 。而若是疝气,妈咪应密切进行观察,必要时及时就医,避免不良的结局发生 。然而,宝宝的阴囊肿块,妈咪常常不知是哪种情况所引起,其实,这并不太难,只要采取透光的方法,即可将它们区分开来 。方法为把一张硬纸卷成一个纸筒,把纸筒的下端罩在肿块上,再用手电筒紧贴肿块的另一侧进行透照,然后通过纸筒的上端进行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