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一对多"遭遇产前阵痛


编者按:备受基金公司期待的“一对多”业务在接近诞生之际遭遇阵痛 。因为代销渠道分成的矛盾让几大银行的暗中抵制成功 , 而各路诸侯打响的客户保卫战无形之中也增添了它“顺产”的阻力 。但据悉 , 监管部门的态度并未动摇 , 本周小规模试水可能性大增 。      据媒体报道 , 因监管部门反对给代销渠道分成 , 国内几大行暗中抵制 , 原本预期上周末会拿到批文的基金“一对多”业务最终被推延 。
   据透露 , 8月21日监管部门统一退回了各基金公司递交的专户材料 , 一些基金公司不得不将代销渠道转向中小银行 , 以求快速通过监管部门“备案” 。       而就在24日 , 有消息称证监会已紧急就银行代销渠道召集沟通会 。预计最早一批“一对多”专户 , 可能在本周三、周四拿到批文 。但重新报备后 , 一些基金公司的报单数量大大减少 , 基金“一对多”专户首批的规模可能会远低于预期 。
   监管层否决银行提成
   由于“一对多”的资金门槛由“一对一”专户的5000万元降低至100万元 , 各家基金公司此前斗志昂扬 。但上周五 , 专户材料突然被监管部门统一退回 。而监管部门“反对”的起因 , 则是作为渠道销售的商业银行分成 。
   根据“一对多”业务有关规定 , 该业务可不收取申购、赎回费 , 但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应不得低于同类型公募基金的60% , 并可提取不高于所管理资产在该期间净收益的20%的业绩报酬 。     
   但对于不收取申赎费用的基金“一对多”业务 , 银行与基金公司达成的协议是:不仅大部分管理费归银行所有 , 且一旦盈利 , 不少基金公司取得的20%业绩提成中 , 5%归银行所有 , 一些分成甚至高达10% , 即提成必须对半分 。  
   这一庞大的分成计划 , 让监管部门“心惊” , 因为这也意味着 , 众多基金公司可能在业务开展之初处于亏损状态 。      各路诸侯打响客户保卫战     由于在进入门槛、销售方式以及投资灵活性上 , 与目前信托公司发行的阳光私募非常相似 , 业界之前普遍注意到 , “一对多”的出现将对私募基金领域产生直接的冲击 。
   “相比于私募基金 , 券商特别是券商经纪业务部门可能受到的冲击 , 是不可忽视的 。”8月21日 , 谈及即将开闸的基金“一对多”业务 , 北京一家知名券商经纪业务高层指出 , “一对多”产品的进入门槛为100万 , 与目前大部分券商营业部50万-100万交易市值的核心客户高度重叠 。 据悉 , 目前以信托为代表的私募机构 , 通过银行渠道发行产品 , 其业绩提成大约是5个点 , 即如果盈利 , 私募将收取20个点的盈利提成 , 其中5个点返还给银行 。业内人士认为 , 私募如此的代销费用让银行已经“吃”习惯了 , 自然不会接受一对多的分成模式 。
   而各大券商也已经数次提醒客户经理要注意 , 基金“一对多”产品对券商核心客户争夺的新课题 。深圳一家知名券商经纪业务总监感叹 , “券商营业部核心客户将遭遇‘一对多’冲击的事实已经摆在每家券商的面前” 。这也无形之中增加了基金“一对多”业务试水的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