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荷兰父母的三对比


【小编絮语】 中国妈妈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 , 出人头地 , 荷兰妈妈想让孩子成为最健康的宝宝 。亲爱的朋友 , 您会怎么做呢?
马克先生给中国妈妈一个建议:想让宝宝成为最棒的人 , 营养至关重要 。
马克先生既是荷兰某公司的亚太地区总监 , 也是一位婴儿奶粉专家 , 还是两个可爱孩子的父亲 。因为他长得很高大 , 当他跟他两个可爱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 , 看上去总会很有空间距离 , 所以 , 他常常跪在孩子中间轻轻地跟他们说话 , 看得出 , 他的孩子很依恋他 。
由于马克先生的这些特殊身份 , 跟他的谈话变得很有趣 , 他既会对奶粉滔滔不绝 , 又对孩子成长表现出极大热情 。
由于工作关系 , 马克一家去过很多国家 , 也在很多国家生活过 。我们很担心这对幼小的孩子会有影响 , 但他认为——环境变化 , 可以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 , 也让孩子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 。
马克发现 , 全家随他工作的变动虽然是一种被动的迁移 , 但结果是孩子们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 。孩子虽然年龄很小 , 但是也能感受到 , 这对他们的成长无疑是一种帮助 , 现在 , 孩子会说三种语言:荷兰语、汉语、英语 。现在他们在这儿学习说汉语 , 学唱中文歌曲 , 得到很多乐趣 。“至于大家所说的不利一面 , 可能是指孩子对环境的不适应 , 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问题 。
但我始终认为 , 父母的爱和与孩子的有效沟通 , 可以让他们感到快乐 。而且换个环境生活 , 对锻炼他们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


为人父母50金律(上)
专家认为:推行亲子教育势在必行



人们通常认为 , 3岁以前的孩子啥也不懂 , 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 , 根本不需要教育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 一些年轻父母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 , 0-3岁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 , 但他们对如何帮助孩子打好基础却茫然不知所措 。为此 , 有关专家强烈呼吁:童年只有一次 , 成长不能重来 。
面向0-3岁婴幼儿 , 推行亲子教育势在必行 。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课题 。它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 , 以婴幼儿与家长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 , 全方位开发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 , 帮助孩子初步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 。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深化和发展 , 是一种特殊的早期教育和社会教育 。

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 , 其与传统教育有很多不同 , 即由过去以教育子女为主 , 转向以父母自我教育为主;由父母权威管教转向以关注和引导子女的发展为主;由单一的家长角色转为老师、朋友、同伴等多种角色;教育方式由家长一味训斥转为在参与游戏中给子女以关怀、发展和教育 , 为其人格完善奠定基础 。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启蒙老师 ,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 , 但如何教育却大有学问 。“目前 , 我国对3岁前婴幼儿的教育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第三幼儿园早期教育办公室主任原春说 , 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重养轻教;重智力轻品德;缺乏教育孩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忙于工作 , 无暇照顾孩子;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孩子不听话 , 动不动就予以斥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