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数字解读中国肉类产业

[图文]数字解读中国肉类产业
 [图文]数字解读中国肉类产业http://finance.sina.com.cn2006年06月16日 07:45中国质量新闻网采访手记
2005年肉类食品业(包括肉类禽蛋)经历了几次风波,全行业在生产上、加工上受到了较大冲击,产品价格一直低迷,市场供需难以预测 。由于企业成熟度不断提高,集约化程度快速成长,2005年我国肉类食品行业仍然稳步发展,企业取得了良好业绩 。采访人员日前采访了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富江 。他用翔实的数字对中国肉类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读 。
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邓富江
采访人员:2005年是中国肉类禽蛋商品市场很不平静之年,肉类行业有没有受到较大冲击?
邓富江:据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包括肉类罐头制造)为2544家,企业总数比上年增加312家,其中屠宰增加359家、制品加工减缩48家、罐头制造增加1家企业 。2005年工业资产总额达到1174.58亿元,比上年增加160.1亿元,增长15.78% 。数据表明,畜禽屠宰加工对社会保持了强劲吸引力,近年来,其投资量呈现出较大幅度增长,而肉制品加工投资量有些放慢,甚至一些中小企业被兼并或转产 。
在肉类工业投资形成资产量的分布上,明显地形成了梯次 。第一梯次即前十位的省份工业资产总额达到914.26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总额8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其中山东、河南两地突显工业集约性力量,其资产量占第一梯次的52.7%,占到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总额的42% 。
在全国行业中,肉类工业销售收入也同样形成明显的地域梯次 。其中山东、河南、四川、辽宁4省销售收入最为突出,其销售量占第一梯次的73.8%,占全国总销售量的62.55% 。
采访人员:和5年前相比,肉类行业有多大的发展?
邓富江:2001年到2005年5年来,肉类工业销售总额由2000年的733.43亿元增加到2255.55亿元,增加量为1522.12亿元,年平均增量304.4亿元,5年总增长207.5% 。
2001年到2005年5年来,全国肉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由2000年的17.99亿元增加到79.41亿元,增加量为61.42亿元,年平均利润增量12.28亿元,5年总增长341.4% 。
【[图文]数字解读中国肉类产业】采访人员:全国肉类加工业发展能有这样好的态势,有哪几点值得总结?
邓富江:一是“三农”问题成为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倾斜的重点,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畜禽业发展成为调整的重要支点 。二是粮食增产为畜禽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粮食生产与畜禽生产发展呈现在同步而平稳的良性循环中 。2005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48400万吨,比上年增产3.1% 。畜禽肉类蛋品增加值初步核算约为100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5.5%,占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4% 。
我们注意到,现在国内的畜禽产业带逐步形成,区域化趋势加强,产业形成相应联动 。比如河南,在“双汇”的周围,就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 。从肉类产业区域经济看,已逐步形成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向南北两翼扩散的生猪生产带;以中原和东北为主的肉牛生产带;以西北牧区和中原及西南为主的肉羊生产带;以东部省份为主的禽肉和以中原省份为主的禽蛋生产带;以东北、华北及京津沪等为主的奶业生产带 。肉类工业生产随着畜禽生产集约及市场拓展而调整组合,形成了有机联动,产生了社会和经济效应 。上述山东、河南、内蒙古、四川及东北等地肉类工业的资产、销售及效益的增加值迅速扩大,既拉动了地域畜禽产业发展,又带动了全国肉类工业的全面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