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失礼妈妈有高招


宝宝失礼妈妈有高招
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忙着招呼,和客人聊天,叫孩子安安静静地自己玩,可孩子却“虚心接受,坚决不改”,一会儿开门,一会儿关门,一会儿把贵重的易碎物品搬出来,或在客人面前做出不礼貌的行为 。忍无可忍的妈妈装着换茶的样子,来到厨房,低声细语地把孩子叫过来,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 。
这样一来,孩子非但没有变老实,反而变本加厉,干尽了坏事儿 。不用说,等客人一走,马上就是一顿体罚 。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妈妈光和客人说话,真没意思!老是叫我到那边去,好像我是个讨厌鬼似的 。这太没意思了!我也想和客人讲话 。孩子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围绕他旋转的,这种“自我中心”是幼儿的一大特征——妈妈却把我扔在一边儿,只顾她自个儿招待客人,真是岂有此理 。孩子的这种意识并不很清楚,可以说是一种下意识的内心情感的作用 。
当他感到自己的存在不受重视的时候,便会想方设法地搞“小动作”来吸引大人的注意 。
而妈妈的做法也不是很妥当,妈妈忽视了孩子的这些想法,用和客人建立的小圈子把孩子挡在了外面 。其实,家里来了客人,也是孩子的客人,妈妈可以让孩子也参与招待客人,让孩子给客人拿拖鞋、倒水等,让孩子以为自己是有用的,感到很满足,就会更努力地遵从父母的要求,承认其存在的价值之后,可以让孩子拿出平时的照片和他的作品给客人看,他会感到干得很起劲 。
同样的,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让孩子共同参与招待客人也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


批评孩子,注意“五个一”
帮宝宝们来分辨谁对谁错



帮宝宝们来分辨谁对谁错
一两岁的小宝贝常常不知自己因为做了什么“好事”而得到了亲吻,也不晓得自己做了哪些“坏事”而被骂做讨厌!帮你的宝贝简单地辨别一下“对错”,对他对你也许都有好处 。
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爸爸妈妈这样要求孩子:“你要做个好孩子!”“好孩子是不会做这样的事的!”也许这也是你常常对孩子说的话,甚至是你小的时候也会经常听到的教导 。但是,这种规劝或者说是教诲对于一个一两岁的小孩子来说,却意义不是很大 。
一方面,在这个年龄孩子们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开心的事、做令他们觉得好奇的事、做能引起别人注意或者反应激烈的事 。对错、好坏对于小家伙们来说是没有概念的 。他们只是看着大人的脸色来判断自己做的事情有多好玩或者有多严重 。
另一方面,连成年人都不能完全以“对”和“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何况这些才一两岁的小东西 。
那么,我们就不需要教给他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吗?就任由他们想干什么干什么、闹个天翻地覆?当然不是了 。
对于一两岁的孩子,在教导他们更加懂事和乖巧的时候,需要讲求更多是方式方法,和一种让孩子感到舒服和能接受的气氛 。
换个方式就变成“好”了!
13个月的朵朵跟许多她这么大的小孩儿一样,对垃圾特别地感兴趣 。她总是趁人不备就溜到厨房的垃圾桶边,伸手就往里抓,甚至端起垃圾桶就倒倒倒 。
看着一地狼藉她就高兴得咯咯笑 。爸爸妈妈嘴里说着“真讨厌”,可也真拿他没办法 。
一次朵朵换完纸尿裤又企图跑去垃圾桶边,这时妈妈灵机一动,让她提着换下来的纸尿裤,领着她走到垃圾桶边,让她自己扔进去 。她扔进去了,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连称她长大了,还笑着伸出大拇指表扬她做的好!朵朵也露出以往捣乱后都不曾有的欢快 。自此以后,朵朵每次都会特别自觉地拣起换下的纸尿裤,把它仍进垃圾桶,还让大家看她的成果,等待着众人永远装也要装得兴高采烈的表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