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趋势及政策应对

摘要【高善文: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趋势及政策应对】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中枢的抬升 , 以及在未来不利环境下再次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 , 需要有充分的预期和足够的准备 。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为高善文博士在5月20日举行的CF40青年论坛双周研讨会“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及政策应对”上所做的点评 。
提要
本轮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具有许多复杂的原因 。
从短期来看:
一是疫情期间货物消费对服务消费出现了大规模的替代 , 推动了全球货物贸易和工业生产的迅速正常化 , 从需求端助推了价格;
二是疫情对基础商品供应能力的抑制 , 以及对供应链的扰动从供给端推动价格上涨 。从短期情况看 , 商品价格很可能已经 , 或者很快将会触顶回落 。
从长期来看:
一是过去十年来基础商品价格趋势下跌 , 导致投资萎缩、边际厂商退出 , 疫情进一步加剧了投资的下降和供应能力的收缩;
二是随着行业的整合 , 大宗商品市场的竞争性下降 , 寡头垄断的结构得到显著加强;
三是长期价格趋势下跌 , 加上疫情的冲击 , 使得供求双方以及贸易商的存货缓冲显著降低;
四是宽松的资金环境降低了持有存货的机会成本 , 提高了合意的存货水平;
五是碳减排的全球浪潮改变了许多商品的长期供求格局 , 储能、电动车、太阳能板 , 风能等技术变革对一些基础商品的长期需求形成支撑 , 也影响着市场的预期;
六是中国对部分高排放行业的强制性减产 , 限制了供给 , 也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 。
此外 , 在供应紧张的背景下 , 价格对需求变化的弹性提高 , 需求的小幅上升会导致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
从这些情况看 , 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中枢的抬升 , 以及在未来不利环境下再次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 , 需要有充分的预期和足够的准备 。
2015年之前 , PPI的变动通过预期和成本加成等机制 , 总是导致CPI的密切联动和同步上涨 。
但在2016-17年供给侧改革带动的PPI大幅上涨过程中 , 这种联系和传导链条似乎断裂了 , 其结构性原因仍然不很清楚 , 值得深入研究 。
我倾向于认为此轮PPI的大幅度上涨也不太可能推动CPI出现明显上升 。
最后 , 在政策建议方面 , 关键首先是要敬畏市场 , 勇于让市场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 , 在引导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
在此基础上 , 一方面要加强与市场的沟通 , 并通过政策指引等手段稳定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 。如果通货膨胀出现明显压力(我们认为这是小概率的尾部风险) , 那么就迅速通过货币政策的行动来响应 。
另外一方面 , 要提高要素的流动性 ,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 , 提高经济应对内外冲击的弹性 , 使得企业能够自由方便地进入和退出市场 , 员工的离职和再就业能够流畅运行 , 使得金融体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 , 能够及时吸收经济调整过程中的坏账成本 。
——高善文 CF40学术委员、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
原因、趋势及政策应对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焦虑和不安 ,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们也都在密切的追踪并试图全面了解和分析其来龙去脉和影响 。在此背景下 , 对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进行讨论是非常及时且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