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易产后出血 如何预防?

在刚刚分娩结束的一段时间里,新妈妈要特别关注自己是否有出血的症状 。产后出血是很危险的情况哦,尤其是剖腹产后更加容易出现出血的症状 。今天,小编就来解答产后出血的症状和预防方法,快来一起看看吧 。
产后出血的症状
宫缩乏力:多在分娩过程中已有宫缩乏力,延续至胎儿娩出后,但也有例外 。出血特点是胎盘剥离延缓,在未剥离前阴道不流血或仅有少许流血,胎盘剥离后因子宫收缩乏力使子宫出血不止 。
流出的血液能凝固 。未能及时减少出血者,产妇可出血失血性休克表现;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头晕、脉细弱及血压下降 。检查腹部时往往感到子宫轮廊不清,摸不到宫底,系因子宫松软无收缩缘故 。有时胎盘已剥离,但子宫无力将其排出,血液积聚于宫腔内,按摩推压宫底部,可将胎盘及积血压出 。
软产道裂伤:出血特点是出血发生在胎儿娩出后,此点与子宫乏力所致产后出血有所不同 。软产道裂伤流出的血液能自凝,若裂伤损及小动脉,血色较鲜红 。
【剖腹产易产后出血 如何预防?】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血不凝,不易止血 。产后出血对孕妇危害严重,处理不及时,出血量多者将并发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又会进一步加重产后出血患者的病情 。在血源缺少的基层医院,严重的产后出血还会导致产妇死亡;产妇休克严重、持续时间长,经抢救即使存活下来,将来也可继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遗症,表现为产后无乳、闭经、性欲减退、毛发脱落等 。
那么,想要预防产后出血,应该怎么做呢?
产后出血的预防方法
过询问病史及各项检查,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者进行预防性治疗 。首先应纠正孕妇贫血常规补充铁剂和叶酸,提高对失血的耐受性;其次积极控制妊高征的病情,积极治疗肝炎及胎盘早剥、死胎等引起之凝血机制障碍健的病人 。
有产后出血可能者应住院分娩分娩前检查血型配血备用 。
小编要提醒大家,剖腹产后出血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哦 。
剖腹产后出现可能性较大
直接因素是宫缩乏力、产道裂伤、胎盘胎膜残留和凝血功能障碍等,而妊娠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都则是潜在的高危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剖宫产手术本身也是容易导致产后大出血的重要原因 。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由于胎盘剥离处有创面,需要通过子宫收缩压迫血管并堵住管腔来止血,如果子宫乏力时会立即且大量失血 。自然分娩正是靠着宫缩来完成生产过程,而在实施剖宫产手术时,产妇更容易出现宫缩乏力,因而出现产后大出血的几率更高 。
产妇产后大出血时若不能及时止血,将造成失血过多而休克,紧急时可能需要摘除子宫来挽救患者生命 。
由此看来,妈妈们最好选择顺产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