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五月会否慢慢变红?最拖累A股指数的是券商、保险( 三 )


经济恢复不均衡、不稳固,“转弯”条件不具备 。报告延续了4.30政治局会议中对于经济增长的看法,外部由于疫情反复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内部则存在居民消费受限、制造业投资增长乏力、稳就业压力较大等结构性问题 。一季度5%的GDP两年平均增速低于2016年至2019年平均增速,距离潜在增长率可能还有一定缺口 。为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货币政策需要保持“稳健”基调不变,“转弯”不是“不急”,而是暂时不再考虑 。
政策调整可能出现在下半年 。在输入性通胀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预计近期货币政策难有大的动作,央行可能需要继续观察国内外形势变化,如果调整,则可能出现在下半年 。破局因素来自三方面:PPI向CPI传导关系增强推动核心CPI大幅走高;经济增长动能明显走弱,就业压力超预期上升;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带来明显外溢效应 。综合来看,最后一种情况发生可能性相对较高,因此下半年需要密切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边际调整信号 。
中泰固定收益首席周岳认为,今年以来经济数据整体还不错,但是对经济增长拉动最大的还是地产和出口,在不错的数据背后有几个隐忧 。
一是消费在分化,低端的必需品和高端的文化娱乐、奢侈品消费比较好,其他的可选消费相对较弱,这背后反映了收入修复的分化,如果中低收入人群收入上不去,对可选消费可能会形成长期的影响,今年一季度人均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的比率相比18、19年同期是偏低的,这可能会影响我们以后看消费的逻辑 。
二是制造业投资仍然没有起来,在今年企业中长期贷款的额度和占比都明显上升的情况下,制造业投资并没出现崛起,背后的原因可能还是企业利润改善更加集中在上游,而价格因素对利润改善的作用比较大,上游的利润的改善并没有很好的往中下游传导,导致制造业投资不足,另外,企业家对于目前经济复苏和订单的持续性可能也有一些担心,也会影响了资本开支 。
三是出口还能走多强?今年出口仍然有强劲的表现,在欧美的补库存需求下,出口的主逻辑是蛋糕做大,次逻辑才是替代效应的消退,预计未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等到海外补库存结束,我们的出口是否还能有这么强劲的增速 。
整体来看,消费在收入修复分化的情况下,超预期的可能性较小,地产和基建往下走只是时间和斜率的问题,而出口很大程度取决于海外经济复苏的持续性,拉长一点时间,我们经济增长还是面临往下走的压力 。从债券的角度看,流动性今年整体还是比较宽松的,在信用边际收紧的情况下,货币收紧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往后看,随着经济增长动能的趋弱,利率还会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
李迅雷认为,经济转型并不容易 。发现迄今为止,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出口和房地产,在拉动中国经济的两大法宝——出口和房地产老配方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推进改革的政策估计会在下半年陆续推出,今年是一个很好的改革“窗口期”,因为经济稳增长、保就业和控通胀的压力不大 。“房产税试点”被重提,好像是在投资问路 。相信其他领域的改革举措也会陆续被提起,但总基调仍是“稳中求进” 。
今年以来A股与海外市场背离的主要结构差异
王仕进认为,自09年之后,第一次全球性的QE开始以来,全球主要股指的走势其实非常趋同,最终累计涨幅的区别体现在成分股的成长性上,同期A股(沪深300)表现不亚于其他市场,只是波动太大导致持股体验不好,另外就是过去10年房子比股票更有吸引力 。
1998年以来主要央行扩表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