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大便偏稀可能不是腹泻别单纯止泻

大便稀在婴幼儿身上是一种常见情况,很多妈咪发现宝宝大便稀就会给宝宝吃一些止泻的药,大便稀真的是腹泻吗?妈咪们有意识到一直认为的事情有可能是错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文章你们就清楚小编为什么这么说了 。

孩子大便偏稀就是腹泻吗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大便偏稀就认为孩子是腹泻了,其实不一定 。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症 。“变稀”和“增多”是腹泻的特点 。诊断腹泻并不是依据每天的排便次数和性状,而是依据排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的改变状况 。
很多母乳喂养儿大便偏稀,次数相对多,但不一定是腹泻 。
母乳喂养的正常婴儿可能每天排便6~12次,也可能每3~4天排便一次 。如果婴儿进食正常、生长正常、大便化验正常,他的排便就属于正常 。因为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纤维素――低聚糖,具有“轻泻”作用,再加上母乳喂养儿的肠道中以双歧杆菌占优势,所以母乳喂养儿大都大便偏稀,次数偏多 。但这绝不是母乳的缺点,母乳不仅可保证婴儿肠道健康发育,还可以保证婴儿免疫系统成熟 。
如果孩子真的出现腹泻,除了排便问题,还会出现哭闹、进食差、睡眠不安等其他不适症状,体重增长也会受到影响 。家长不能仅仅根据孩子大便偏稀就判断孩子腹泻 。
孩子腹泻要立即止泻吗
腹泻是感染性因素或非感染性因素对肠黏膜刺激引起的吸收减少和/或分泌增多的现象 。它是肠道排泄废物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通过腹泻可以排除病菌等有害物 。所以,腹泻并不一定就是坏事 。
治疗腹泻应重点解决原因,而不是单纯止泻 。
腹泻时虽然可能因丢失水分过多造成脱水,但仅仅止泻,更容易导致病菌、毒素、代谢物滞留于肠内 。如果这些物质被回吸收后,会对人体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比如细菌性肠炎时,肠道内致病细菌造成肠黏膜损伤,引起脓血便,此时若止泻,肠道内大量细菌和毒素就会留到体内,引起更严重的后果――毒血症或败血症 。
总之,腹泻现象并不一定就是坏事 。腹泻虽然排出大量体液及未被吸收的营养物质,造成急性脱水和营养不良,但同时也排出了病菌及产生的相应毒素 。腹泻时,在不刻意止泻的前提下,要注意预防和纠正脱水,并及时补充营养,以及针对腹泻原因适当用药,立即止泻并非明智举措 。
?⒆痈剐河墒裁匆??/strong>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症 。引起孩子腹泻有两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和感染性因素 。
【宝宝大便偏稀可能不是腹泻别单纯止泻】非感染性因素比较简单,比如喝了凉水,吃了凉的食物,或者是对某些食物不耐受,如过敏或食物中毒等引起的腹泻,这类腹泻大便检查不会出现特别的表现 。
感染性因素相对复杂,如细菌性肠炎,大便内可以检测到红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而病毒性肠炎可能会检测到特别的病毒,如轮状病毒等 。
当孩子腹泻时,家长最好将孩子的大便送到医院进行检查,这样更利于寻找引起孩子腹泻的原因,对症治疗 。
但是,留取大便标本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1. 留取的大便,一定要存放于塑料瓶或保鲜膜中,千万不要放在纸尿裤中,因为大便中水分被纸尿裤吸收后,很难检测出大便中的异常情况;
2. 大便要在1~2小时内送至医院检查,否则容易出现假性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