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柳“第一重仓股”由食品饮料过渡到医药科技 减仓A股或为港股让位( 二 )


“第一重仓股”由食品饮料过渡到科技
持股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自2016年以来,冯柳的第一大重仓股正在由食品饮料向科技领域深度推进,这与冯柳产品规模的增加、投资理念的转变有很大关联 。高毅邻山1号基金近年来规模显著增加,在去年三季度的公开持股规模已经突破400亿元(见图1) 。冯柳对于第一大重仓股海康威视,无论持仓规模、持股集中度都已经处在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
图1 高毅邻山1号基金2016年以来公开持仓规模

冯柳“第一重仓股”由食品饮料过渡到医药科技 减仓A股或为港股让位

文章插图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2018年,冯柳的第一大重仓股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医药等消费领域,如山西汾酒、华润三九、洽洽食品等 。(见表2)
表2 公开持仓第一大重仓股
冯柳“第一重仓股”由食品饮料过渡到医药科技 减仓A股或为港股让位

文章插图
冯柳曾在高毅资产2018年基金经理围炉座谈中表示,“过去我喜欢看个股,对于那些个性化的行业,在个股长期下跌后的底部买入是一个比较正确的选择,特别对有自己经营节奏和周期的企业来说,而现在我更倾向的是选择行业的底部,但并不介意我买的这只个股之前是跌还是涨”,即“抄行业的底,买最牛的票” 。
事实上,在此前的食品饮料第一大重仓股中,冯柳多有逢低布局、精准操盘的手笔 。如山西汾酒、恰恰食品就是典型的案例 。早在2016年一季度,冯柳即新进成为山西汾酒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持仓370.01万股,持仓市值为0.68亿元,此后于2016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加仓,而冯柳的加仓区间整体对应了山西汾酒的底部区域 。2016年一季度至2017年二季度期间,山西汾酒上涨了82% 。冯柳在2017年三季度期间退出了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获利了结” 。之后,冯柳也对恰恰食品做了类似操作 。
值得一提的是,在冯柳退出之后,山西汾酒、恰恰食品均在此后数年里开始了强势上涨行情,由于持仓周期较短,冯柳或错失了“主升浪行情” 。截至2021年4月30日收盘,山西汾酒累计涨将近7倍,恰恰食品累计涨幅也达到了将近3倍 。(见图2、3)
图2 冯柳持仓山西汾酒
冯柳“第一重仓股”由食品饮料过渡到医药科技 减仓A股或为港股让位

文章插图
图3 冯柳持仓恰恰食品
冯柳“第一重仓股”由食品饮料过渡到医药科技 减仓A股或为港股让位

文章插图
而冯柳“第一重仓股”由食品饮料向科技深度推进,这一重要转折点主要发生在2019年 。
“2018年特别是四季度之后,我意识到过去的打法有问题,现在是减量博弈环境,必须把企业锐度放第一位,得优先龙头 。要求它在行业中的竞争力非常突出,锐度很强,具有无可争议的竞争优势,很难想象它会被别人侵蚀,它所处的行业要么是细分行业,要么是大产业但是行业集中度特别低,由于有很强的竞争力,未来大概率能得益 。减量博弈,可能情况会变坏,但变坏的好处是大家都觉得会变坏,没有信心的人就不投资了 。作为有竞争力的老大可能会有意外之喜,大家退出来,让给你了,有的市场会比以前得到的更轻松 。”冯柳曾表示 。
事实上,在2019年以来之后,冯柳的第一大重仓股就发生了较大变化,开始进一步转向科技股,如2019年一季报的中兴通讯;2019年年报中的紫光股份;2020年中报里的世纪华通;2020年三季度的海康威视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三季度,冯柳持仓海康威视的市值占比达到了20%的较高比重 。
减仓A股为配置港股“让位”?
哪只港股担得起“无可挑剔”“顶级优秀”评价?
冯柳表示,“今年更倾向于港股,并比较大地增加了港股市场的配置” 。事实上,从冯柳的经历来看,他一直努力在A股、港股两个市场之间寻找“最大化”投资机会,比如冯柳2018年的策略是“减少港股比重,而加大A股的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