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宝宝交流从刚出生开始

 与宝宝交流从刚出生开始第一阶段
婴儿从出生至4个月,属于无意识的交流阶段 。父母对小儿的咕咕声或啼哭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作解释,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之为解释性的交流 。小儿开始时也没有意识自己的发声或啼哭声能够影响父母的行为,但父母自小儿出生后第一天就把孩子当做交流的个体,对孩子的不同声音作出不同的照顾性应答,有的父母会用短的简单句对小儿说话,特别是母亲,有时以高的音调和夸张的声音逗引孩子 。涉猎在这样的环境中懂得了寻找交流对象,渐渐地产生父母与小儿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用哭声示意要父母抱、饿了或尿湿了要父母关照等 。于是进入下一个阶段 。
第二阶段
4~9个月,为有意识交流阶段 。4个月的小儿能用眼睛盯着父母所指的事物,父母和小儿把眼光共同落在同一事物上,此时,最好父母口中念念有词,对孩子说物品的名称 。大约6~8个月的时候,父母可对着图片说出名称 。而在9个月的时候,小儿可有交流性的眼光注视,即不但注视着事物,还会转向父母,注意父母的反应,这一能力的出现意味着小儿与父母有了有意识的信息传递 。不仅如此,9个月的婴儿还可理解一些名词,如"灯"、"球"、"狗"等 。
第三阶段
9~18个月,为单词阶段 。约12个月的小儿会说出单词,单词的性质大多数为名词 。尽管小儿很早就能理解一些动词,但说动词要落后于说名词 。在这个阶段,小儿会在情境中使用会说的一些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单词开始时发展得比较慢一些,但接着就会出现一个很快的两个字组成的词组 。一般来说,小儿至少能说50个单词,才会发展词组 。因此父母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儿童的词汇量,大概在18个月左右,两个字的词组就会出现 。
第四阶段
18~24个月,为词组阶段 。这个时期的小儿会用单词和词组说自己的事情以及他们生活的环境,而且有了最初的语句形式 。父母们无需再把精力放在小儿词语的内容上,而是训练孩子使用句子表达,其中包括了语法的成分,而且语言的训练应在小儿的生活环境中进行,鼓励他们与父母和老师交流 。在这个阶段开始时,父母为孩子提供词组示范,如说"坐凳子"、"吻娃娃" 。对这种"电报式"的说话示范,语言专家各执己见,有的赞成,有的反对 。不过,有一条原则应当记住:语言不只是用简单的词的组合来表达意思,而是要用语法组成句子后才能说明意义 。因此,在对儿童语言的干预中,父母要避免用语法不确切的话与孩子沟通 。
第五阶段
24~36个月,为早期造句阶段 。小儿说事物已不再局限在此时此景,还能说不在眼前的事情,能用简单的短句如名词加上动词 。在说话中,小儿还能使用代词"我、你、他",介词"上、下",形容词"好、坏、多、少"等等 。至36个月左右,小儿基本上能用短句进行表达,并且开始步入完整的造句系统 。
第六阶段
3~5岁,为句子掌握阶段 。小儿可以使用简单句和较复杂的句子,掌握了大部分的语法结构形式,而且能够有一点点理解词语的抽象关系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小儿这一阶段的词汇已接近成人,说话俨然像个"小大人" 。这时,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要注重完整的句子表达,为孩子起示范作用,同时要培养孩子听从指令做事,从而为入学做好语言的准备 。
第七阶段
【与宝宝交流从刚出生开始】5岁~成人,为完整的语法阶段 。从此,儿童逐渐建立了成人样的语言能力,而这个过程中的儿童,也还是在不断地扩充自己的词汇,改善自己的表达及语言在环境中的应用,但不再增加新的语言形式 。这个时期是个体交流能力明显增长的时期,有些专家认为,5岁是语言发育的一个分水岭,从这时开始至12岁,语言的发展将出现根本性改变,不仅仅是句子的复杂化,而且句子的含义和语言的用途向高级发展,最为显著的一个变化是儿童用语言学习阅读和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