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性格信号”家长应干预

【高危“性格信号”家长应干预】每个网友函瑜妈妈:高危“性格信号”家长应干预3-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 。俗话说以下的几个信号是提醒父母们对孩子要进行帮助和干预了 。害羞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 。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 。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 。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 。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改进办法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好像在搭积木时,他会比活跃的表哥搭得快 。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 。他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他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体会到能够指导他每一个尴尬的困境 。坏脾气一位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 。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 。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 。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 。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 。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 。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的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 。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 。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 。改进办法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 。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会用健康地方式表达出情绪 。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 。总的说来,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 。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不用地上打滚等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还能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压抑?在专门的儿童情商训练机构中,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被大力倡导。“安全发泄岛”、“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被广泛使用 。孩子知道,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被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把头埋在被子里进行发泄;还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还可以做“呼吸气球操”,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不行”这是爸爸改进方法自信心是从经历中获得的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是家庭培养孩子自信心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家长应多去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当下的某个结果 。不要说:“你今天表现很好”,而是说:“因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课不乱跑,所以我要表扬你” 。清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视自己努力的过程,能使他们有信心地面对困难 。在情商训练营中,“失败的样子”、“给努力一个A+”都能传递给孩子关于自信的重要观念和实用技巧 。不合群3-6岁的孩子仍然以自我为中心 。在人际交往上,他们还不理解友谊真正的含义 。“好朋友”也仅是建立在玩具、零食等物件上的 。但是,家长却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 。在这些孩子身上,大都能发现这样的特质:愿意分享、有爱心、愿意帮助他人、遵守规则、主动 。而另一些则是“另类人物” 。有的孩子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有的孩子不断地“故意”“撩”别人,让同伴反感;还有的孩子游离在人群之外,很难参与游戏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人”,如果他们在人际方面有困难,是一定需要大人帮助和支持的 。通常孩子不合群有以下原因:最常见的是,这个孩子的行为常常触怒他人 。跟大人一样,儿童也不喜欢霸道、自我中心或者破坏性的行为,他们不喜欢跟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玩 。有注意力问题的孩子通常也会有人际交往的问题,因为他们理解游戏规则有困难,也容易在游戏中稍有不如意时发脾气 。此外害羞的孩子也会存在不合群的问题,他们很容易被别人嘲笑 。结语专家们深信,父母务必认真对待小孩子的所作所为 。父母的抚育和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一个人的性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要看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以及在什么样的老师指导下学习和发展,若是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友人给予正确健全的身体力行的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就比较乐观,反之亦然 。看了这么多(兼职编辑:马辰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