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动物传染性黄疸诊治

毛皮动物传染性黄疸诊治
【毛皮动物传染性黄疸诊治】毛皮动物传染性黄疸诊治中国养殖网 2008-11-1411:09:17 钩端螺旋体病又称传染性黄疸,是多种动物和人共患传染病 。其特征为短期发热、黄疸、血尿、贫血、粘膜坏死、出血性素质、消瘦和四肢无力 。

消化道是钩端螺旋体侵入的主要途径 。将钩端螺旋体培养物用胃管送入胃内,可是银黑狐和北极狐感染,从而证明可经胃肠道感染 。经口、鼻粘膜、眼结膜、和皮肤都能人工感染 。

螺旋体侵入机体后,可由血液带到各器官,迅速繁殖,尔后菌体重新进入血液 。在病兽体温升高期,血液内均发现本菌,以后消失,留存于肾脏和肝脏内 。本菌从肾脏随尿排出体外,部分由肝管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 。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中毒,但到目前尚未获得其毒素 。从肠管和组织的变化可以说明,机体是被钩端螺旋体的崩解产物侵害而引起中毒的 。毒物侵害神经系统,破坏器官系统的功能,因此,本病是全身性疾病 。

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增加,贫血基本上是溶血性的 。从潜伏期到发热期,溶血逐渐增加,溶血产物――间接胆红素增加,以及由于肝组织变性,使肝的功能受到破坏,胆红素滞留于组织内,使组织便成黄色 。

微血管特别是口腔粘膜毛细血管,由于中毒,常发生血栓栓塞,影响组织的营养供应,进而发生坏死,由此使血管进一步受破坏,引起各器官和组织大量出血 。

临床症状自然感染病例潜伏期2―12天,人工感染的不超过4天 。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动物的全身状况、外界环境状况、病原毒力及传染途径 。

由各种血清型病原体引起的毛皮兽钩端螺旋体病,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差别,主要为急性、超急性经过,慢性经过的较少,也有个别的非典型病例 。

1、超急性型一般发生于本病流行初期 。病兽突然拒食、呕吐、下泻,精神沉郁,心跳频数,脉搏105―130次/分,呼吸70―80次/分,在发病最初几小时病兽体温升高到40.5―41.5℃,口吐泡沫,发生而死亡,没有康复的病例 。

2、急性型病兽突然拒食,呕吐,下痢,体温波动在正常范围内(39―39.6℃),少有轻微升高者(40―40.5℃ 。病兽长久躺卧,消瘦,精神沉郁,行走缓慢,黄疸,在口腔粘膜、齿龈及口盖部有坏死区和溃疡,有时舌也出现坏死和溃疡 。常发生肛门括约肌松弛 。从黄疸出现起,病兽体温下降至37.5―36.5℃或以下,排尿频繁,尿色黄红,仅有少数病例尿色暗红 。有10%―20%病例黄疸不显著或不显黄疸症状 。濒死期伴发背、颈和四肢肌肉痉挛,流涎,口唇周围有泡沫样液体,常因窒息而死亡,病程持续2―3天,很少康复 。

3、亚急性型特征和急性型病例的临床症状大致相同,只是发展较缓慢 。此行病例的黄和销售十分显著,见淋巴结肿大,鼠蹊淋巴和贺颈淋巴结肿大更明显 。有时发生角膜炎和化脓性结膜结膜炎,后肢虚弱或不全麻痹,病兽长期躺卧,起立行走缓慢,时时停留,仿佛在沉睡中 。病兽在频死期发生尖叫,似急性经过的恶抽搐症状,死亡率达80%―90% 。

4、慢性型多由急性型和亚急性型转变而来 。在有较好食欲情况下,出现进行性消瘦,虚弱,贫血,定期下痢,有时在几个月内出现2―3次短期发热 。在体温升高后出现不明显的黄疸 。慢性病例转归各有不同 。一部分经2―3月衰竭死亡,一部分可活到屠宰取皮期 。

5、非典型症状多种多样,而且不明显 。定期下泻,粪便淡污白色,有黄色阴影 。可视粘膜贫血,食欲减退或短时拒食,体温正常(39―39.5)或正常以下(38―38.3),上述症状持续1―3天,有时8―10天,之后又重复2―3天,未见此病型有死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