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与母亲牙周炎有关


早产与母亲牙周炎有关
“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这则广告道出了牙齿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 。但很多和牙齿相关的疾病都是多发病,涉及人口众多 。蛀牙之所以会引起患者注意是因为它会产生疼痛 。而牙周炎悄无声息袭来,在不知不觉中侵害人们的牙齿 。
牙周炎症,掉牙凶手
牙周病就是牙菌斑、牙石等堆积在牙表面,引发牙龈炎症,继而破坏牙齿的深层支持组织―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使牙与牙周组织失去联系 。目前,牙周病的发病率已居口腔科三类主要疾病(龋病、牙周病、错颌畸形)之冠,患病率高达90%,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 。
北大口腔医院牙周科主任孟焕新医师解释说,致病的牙菌斑是一种黏附在牙齿表面的、以细菌为主的生物膜 。牙颈部和龈沟内的菌斑对牙周组织危害最大 。由于牙菌斑产生毒素的刺激,使牙周围的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发生炎症,早期炎症只侵犯牙龈组织,称为牙龈炎,其症状是牙龈轻度充血、水肿,患者可能无不适感 。当疾病继续发展时,则充血、肿胀明显,刷牙或咬食物时有出血症状 。如果这时没有适当治疗,疾病继续发展则破坏牙周附着,牙槽骨发生吸收,就形成了牙周炎 。牙齿能够在口腔中屹立不倒,全靠周围大量的牙槽骨包埋 。如果不能控制牙周炎,牙槽骨将发生持续性吸收,使牙齿失去足够的支持而松动脱落 。50―60岁的人掉牙,大部分都是由于牙周炎 。孟焕新告诉采访人员,牙槽骨一旦发生吸收,将无法自行再生 。因此,“牙周炎对牙周的破坏是不可逆的,应及早治疗和控制” 。
牙周有病,累及全身
近年来,众多医学研究证明,牙周炎不仅累及牙周组织,而且严重危害人们的全身健康,是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与妊娠早产低体重儿有密切关系,而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功能紊乱、骨质疏松症等也会增加患牙周炎的风险,并影响牙周治疗的效果 。
北大口腔医院牙周科胡文杰医师给采访人员作了个最简单的解释 。“得了牙周病牙周袋上皮会发生局部破溃,这些破溃创口的面积加起来有一个成年人手掌的大小 。”同时,牙周袋是与口腔相通的,处于开放状态,增加了细菌通过创口侵入人体的可能,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
医生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身检查时也发现,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牙周炎和牙周脓肿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牙齿感染和牙周炎是动脉硬化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另外的结果表明,约8%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与牙周病和牙病有关 。
还有研究证实,早产低体重儿与母亲患牙周炎有关;口腔幽门螺杆菌可能是胃十二指肠再感染和消化道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口腔卫生差者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3倍 。
这些事实都给我们敲响警钟:要想身体好,牙周健康必不可少 。
牙周保健,从日常做起
其实,远离牙周病最基本的就是从正确刷牙做起 。要真正做到“有效刷牙”,以下几点不可忽视:
最好选用软毛的小头牙刷,即保证不损伤牙齿,又能刷到牙齿的每一个角落 。并且,牙刷最好3个月更换一次 。
每次刷完牙后别忘了将牙刷冲洗干净,并甩干刷毛内的水,刷头应朝上放置于通风干燥处,以免刷毛内藏匿的细菌引起牙龈炎、咽炎和一些传染性疾病 。
胡文杰特别强调,横向刷牙法的效果不如竖向刷牙法,而对于牙周病患者,最好采用国际公认的巴斯(Bass)刷牙法 。具体做法是:刷头的刷毛斜向根尖及牙面呈45度,贴近牙根并伸入龈沟(龈沟是牙龈环绕牙齿颈部与牙齿有机结合的部位,健康情况下龈沟深约lmm―2mm左右),略加压使牙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进入牙间隙,原地水平颤动,然后是上方往下,下方往上转动,即牙刷头的动作有纵向、横向、旋转、颤动4种,刷前牙舌侧(里侧)时将牙刷竖立刷 。为了确保刷牙质量,每次刷牙至少要3分钟,以口腔、牙面不滞留食物残渣为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