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疸的表现形式在诊断上的价值的问题

黄疸的表现形式在诊断上的价值
【关于黄疸的表现形式在诊断上的价值的问题】关于黄疸的表现形式在诊断上的价值的原因,关于黄疸的表现形式在诊断上的价值的相关知识 。    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市100700

    项目负责人张禹,100700,北京市,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搞日期接收日期

    Subjectheadingsjaundicecholelithasis

    主题词黄疸;胆结石

    张禹.黄疸的表现形式在诊断上的价值.新消化病学杂志,1996;4(5):290-291

    黄疸是常见症状,也是某些疾病(特别是肝胆疾病)的重要体征.黄疸因病因不同表现形式亦异,根据其临床表现特点,常可作出诊断,或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现就个人的临床实践,并结合有关文献,谈谈这方面的经验体会,供参考.

    1进行性黄疸

    1.1胆道系统及其临近组织肿瘤此类疾病的黄疸绝大多数有此特点,这是因为发生在胆道系统(包括肝内、外胆管及胆囊)或其邻近组织的肿瘤,在一般情况下均呈进行性生长,致胆道阻塞(胆管内腔变窄或胆管受外压力内腔变小)越来越重,没有出路的滞留胆汁反入血液越来越多的缘故.在这种情况时,黄疸呈进行性加重通常认为是一般规律.

    1.2大结石嵌顿胆总管患胆结石时少数有此特点,乃因存在于胆总管的结石(无论是胆总管原发抑或由胆囊移行而来),如果体积很大,则可完全阻塞胆总管而致胆汁大部反流入血.我们曾遇一进行性黄疸患者,病程中黄疸程度越来越重而无黄疸波动现象,高度怀疑是胆总管癌,剖腹探查时方发现是一特大结石,紧紧嵌顿在胆总管下端毫不松动,后将结石取出,黄疸随之消失.

    1.3病毒性肝炎多数病毒性肝炎患者随着治疗的实施黄疸可很快下降,但极少数有例外,黄疸呈进行性加重,发病后3-5周达高峰,出现一个长期黄疸时相.造成这种黄疸表现形式的原因,可能与肝内胆汁淤积胆栓形成胆汁排泄不畅有关.这种黄疸具有阻塞性黄疸的一些临床特点,如不注意此点,很易误诊为肝外阻塞性黄疸.

    2波动性黄疸

    2.1胆石病一般认为,波动性黄疸是胆石病的特点,因结石在胆管内滑动、移位或排出,胆管被阻塞的程度可时轻时重,黄疸亦可时浅时深,呈反复或波动现象.

    2.2胆总管肿瘤或结石胆总管肿瘤较小尚未完全阻塞胆管前,如肿瘤部同时伴有感染或结石,可加重阻塞程度,使黄疸呈进行性加重.如感染经治疗炎症消退,或结石移位、松动,可使阻塞程度减轻,黄疸则可程度不同改善.在这种情况下,胆总管虽患肿瘤,黄疸亦可呈波动现象.

    2.3胆管胰管壶腹癌坏死患此种癌瘤时,癌组织有可能呈乳头状或结节状向胆管内突出生长,如乳头或结节因供血不好营养不良发生坏死破溃而脱落,阻塞则可暂时缓解而黄疸减轻.以后脱落处的肿瘤继续生长,黄疸又复增重.如此反复,形成黄疸波动.

    2.4肝胆管癌应用皮质激素赵东海教授曾报告1例肝胆管癌患者,在病程中出现了3次黄疸大幅度升降,3次每逢胆红素达高峰时,均随皮质激素的应用而下降,停用后又复上升,而且当应用剂量大时黄疸下降快,应用时间长时低水平的胆红素也维持时间长,说明黄疸的升降与皮质激素的应用有直接关系.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明,可能是肝胆管癌的瘤体尚未全部阻塞胆管,即胆管腔尚有一定空隙可容少量胆汁通过,黄疸增重的原因是在空隙处粘稠胆汁淤积,胆汁排泄更加受阻所致,皮质激素的应用能促进肝细胞和胆小管分泌水分,因而可使胆汁变稀,有利于胆汁从狭小的胆管空隙中排出,而使黄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