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老鼠阿姨的礼物》教案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老鼠阿姨的礼物》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小班语言活动《老鼠阿姨的礼物》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学着仔细观察画面的细微处并大胆讲述,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眼、耳、手、鼻子、嘴的作用,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老鼠阿姨的礼物》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 学着仔细观察画面的细微处并大胆讲述 。
2. 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眼、耳、手、鼻子、嘴的作用 。
3. 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
活动准备
PPT;盒子;眼罩;卡片;乐等 。
活动过程
1. 激发兴趣
(1)出示礼物盒,说说自己是否收到过礼物,是什么礼物 。
(2)这是谁要送礼物呢,引出故事《老鼠阿姨的礼物》
2. 引导观察
(1)画面上的是谁?老鼠阿姨要送礼物了,引出故事名字
(2)观察图片,老鼠阿姨会把这么多礼物送给谁呢?(引导幼儿从动物的特征去猜测)
(3)观察图片,长长的耳朵,是谁呢?
(4)观察图片,大鼻子,是谁呢?
(5)观察图片,大嘴巴,是谁呢?
(6)观察图片,灵巧的手,是谁呢?
(7)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呀?我们要礼物!
(8)老鼠阿姨送的礼物,是什么呢,只有猜出来才能拿到礼物哦!
(9)老鼠阿姨把他们的眼睛蒙住了,他们还能猜出盒子里是什么礼物吗?
3. 体验操作
(1)继续观察图片
小兔---耳朵---听;小猪---鼻子---闻;
松鼠---手---摸;青蛙---嘴---尝;(为什么要小心摸;尝之前要问“可以吗”)
突出理解身体这些部位的作用 。
(2)让小朋友们来摸盒子里面的礼物,猜猜是什么礼物 。
(3)观察图片,看看小动物们猜出来的礼物是什么,是糖果!
4. 完整欣赏故事 。
5. 游戏:变魔术
分享盒子里的礼物
活动反思
《老鼠阿姨的礼物》是非常适合小班年龄阶段阅读的绘本,这个绘本中老鼠阿姨送的礼物是什么?贯穿整个故事线索 。在谜底揭晓前,不断激发着宝宝的好奇心 。故事中,兔子的长耳朵、小猪的大鼻子、青蛙的大嘴巴以及松鼠的小手,暗示它们都能用各自的本领解决问题 。幼儿听着简单的故事,理解身体各部位的作用,以五种感知觉为基础进行猜测,有效地激发了幼儿逻辑思维及创造力的发展 。
这个活动整合了小班的数学、科学、语言和健康几个方面的内容,体现了绘本整合教育的观念,充分挖掘了绘本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在活动前我认真分析了本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目标 。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让孩子在活动中愉快的参与学习,获得了知识 。活动开始让幼儿说说自己是否收到过礼物,是什么礼物,进而引出故事《老鼠阿姨的礼物》 。
幼儿喜欢礼物,从谈论礼物入手,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孩子们各抒己见,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
【小班语言活动《老鼠阿姨的礼物》教案反思】紧接着以礼物为主线,我提出问题:老鼠阿姨要把礼物送给谁呢?PPT逐一呈现动物(兔子的长耳朵、小猪的大鼻子、青蛙阔阔的嘴巴、松鼠的灵巧小手),从局部到整体 。让幼儿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大胆猜测动物名称,局部特征的猜测为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做好铺垫 。对孩子们而言,辨认兔子的耳朵没有难度;辨认小猪的鼻子主要突出它的鼻孔;辨认青蛙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它阔阔的嘴巴;最不容易辨认的是松鼠,有的幼儿说是小熊,有的说是小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