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理性对待宝宝“被欺负”


学会理性对待宝宝“被欺负”

文章插图
导语:虽然孩子小,但是一旦接触外界总是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 。如果别的宝宝欺负了自己的小宝贝,爸爸妈妈们应该怎么做呢?
“不处理”就是最好的方式
婴儿时:通过自己的力量保护孩子
儿子还很小的时候,坐在小推车里,我带着长他3岁的女儿一起在小区里散步 。儿子手里拿着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具,摆弄着,爱不释手 。
这时一个小朋友路过,看到玩具,一把抢过去,在那个瞬间,我一下愣住了,竟想不到该怎么办 。还是女儿眼疾手快,健步上前,一把抢回玩具,还给还没来得及哭出来的弟弟,抚慰了不知所措的我 。当时觉得女儿太棒了——其实现在也是这么觉得的——在最恰当的时间,做了最恰当的事 。孩子在所谓的被欺负的时候,我们至少有两个选择,其中包括讨伐那个跟自己的孩子一样被漂亮玩具吸引的孩子,或者通过自己的力量保护好孩子 。
有时候,我们只需要做好后者 。
幼儿时:接纳事实,相信孩子的能力
儿子上幼儿园了,和小朋友的互动也越来越多 。
一天晚上,准备睡觉,躺在床上聊天,儿子低声说:“妈妈,今天xx把我推进厕所了,为什么他总是欺负我?”我一时语塞,觉察到的是自己的担心、对这份担心的不认可、想快点消灭这份担心——进而,我开始接纳,接纳不能随时随地的让他快乐,他的性格中没有的攻击成分,接纳那个小朋友给他的影响 。之后,脑子里便映现了一个意思 。
我开始顺着表达:“妈妈也觉得很不舒服 。如果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你可以选择请老师帮助,选择保护自己,离开,或者干脆跟他较量下 。”“可是,我没有那个力量 。”我爬起来,看着他的眼睛:“妈妈知道也许你现在没有,而且相信迟早有一天,你会有的 。当有了,你一定第一个知道 。”他听到后,眼中亮着光彩 。
上小学:孩子的事,让孩子去解决
儿子上小学了,有一天回来,手上又有几条血道,鼓起来,还有血干了凝在旁边 。我看了很心疼,忙问怎么了 。“小朋友抓的 。”捧着他的小手,亲了亲:“疼不疼?”“嗯,疼 。”“……”我无语,赶忙走开 。想着他的手,脑子里虽然有太多理论的支持,知道我现在的感受都是自己的,和他人无关 。但当时心中有一份真实的对那个小朋友的不接纳 。
甚至在想,要不打个电话给他妈妈,表达一下吧,替儿子 。就在那个当下,心中由然升起一个微笑:噢,对,其实不是替儿子,是替自己 。先生回来,跟他说了,他看了看,半开玩笑的说了半句话:“孩子的事……”没错,这的确是件孩子的事,它只是触发了我的情绪 。我的事是处理我自己的情绪 。
又过了几天,和儿子聊天 。无意中再次提起那个小朋友,他说:“我已经不跟他玩了,因为他抓我 。”心中有分释然 。他自然有最适合自己的保护方式 。又有点不赞同,仿佛还期待着更美好的方式 。于是,抱持着对自己和对儿子的好奇,继续观察 。紧接着的一个周末,儿子和好多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包括那个抓他的孩子,我看到他们几个又好成一团了,打着,闹着,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
孩子被欺负了,如果不处理也可以是一种选择的话,这将是我唯一的答案 。孩子,作为一个人,同样有权利独立面对问题,感受过程,并发展自己的解决之道 。我,能做的,只是支持 。能给的,除了信任,只有祝福 。
细心觉察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一个周五,我在幼儿园门口等着接都都 。都都兴奋地从校门里奔向我,门外的小朋友XX看见都都,也跑过来,边跑边说:“都都你和我玩游戏吧 。”都都拒绝了他 。XX小朋友不接受这样的拒绝,开始和都都追打 。奔跑之中XX情绪发泄,给了都都一拳,于是都都向我大声求助,边说边哭并且开始怪罪我:“都是你不好,你这个坏妈妈 。”我抱住都都,什么都没说,只是轻轻地一下一下抚摸他的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