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声!易纲:央行将更好地动员资金支持低碳转型( 二 )


周小川:碳交易要能产生足够激励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建设碳市场的一项主要考虑因素是如何引导投资助力减排目标 。
周小川称,碳交易要能产生足够激励,碳价格应相对比较稳定,能够对长期投资科技创新起到引导作用 。他强调,要考虑碳达峰、碳中和过渡性的减排经济活动能否得到补偿,能否在交易中得到激励 。
此外,周小川表示,“多排放的人要购买碳配额,碳配额的收费应该100%用于减排的经济活动 。”
马骏:“绿”或“不绿”应有明确标准
对于绿色金融向中小企业延伸的问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主任马骏表示,当下最大的困难是小微企业还没有绿色的界定标准,因此大量小微企业无法享受各种绿色金融的优惠 。未来应对衡量小微企业“绿”或“不绿”有一套明确的标准 。
提及绿色产业引来大量投资是否会造成浪费的问题,马骏认为,在某些领域中可能会出现浪费,但关键在于引导方式 。如果用行政性手段引导,可能会出现一窝蜂扎堆的现象,导致产能过剩,而市场机制往往可以更有效避免短期内过度投资的风险 。即使政府要进行引导,也要通过市场化机制来引导 。比如通过碳市场、碳税,通过绿色金融的贴息、担保、再贷款、风险权重调整等,调节企业投资成本,通过成本变化影响预期收益率 。
张文才:加快推动绿色债券品种创新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张文才表示,加强对投资项目环境与社会风险的管理,进一步精准识别和认定绿色信贷项目,发挥信贷资金对绿色产业的导向作用 。
他表示,农发行将加快推动绿色债券品种的创新,探索碳汇债券、蓝色债券、气候债券等专项债券发行,丰富绿色债券的主题品种,积极开拓国外发债渠道,扩大绿色债券规模,为绿色金融服务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
欧阳卫民:强化政策协同配合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欧阳卫民表示,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一系列绿色金融基础制度,包括相关标准、信息评估和评估认定等 。下一步要继续完善有关制度,强化与产业、财税、环保等政策的协同配合 。
相关报道:
易纲:将创立支持碳减排的工具 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更多资金
易纲:分步建立绿色金融强制信息披露制度
易纲:将要求金融机构做好有序渐进的绿色转型
易纲:将促进跨境绿色资金流动 尽快制定绿色金融共同分类标准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DF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