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性教育的论文


中国的性教育的论文

文章插图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针对应试教育弊端的提出,那么素质教育到底有哪些优势呢?本文将从全体性和个别性,基础性和片面性、主体性和机械性、开放性和封闭性、个性化和模式化、启发式和注入式六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5149939.htm
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比较
【中国的性教育的论文】素质教育思想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的中国,不仅面临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挑战,同时面临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挑战 。面向昨天的“应试教育”,显然是与世界改革背道而驰 。当今国际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优势和民族素质优势的竞争,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才不会被开除球籍,永远立于先进民族之林 。
一、全体性与个别性
素质教育强调人人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教育,人人成才,它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 。
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
它是一种没有性别、年龄、条件、基础之别的教育,它是在全面发展人的基础上培养出具有一定素质的英才 。而应试教育只是面向少数人,搞选拔性、淘汰性的教育,立足于选拔人来培养人,即这种教育只着眼少数学习好的,有升学希望的学生 。这种教育导致一种现象:“随着学生沿着教育的阶梯上升时,具备必要天赋或习得的技能与态度,从而成功地越过更高的阶梯的人将会越来越少 。
”因此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鉴定少数可以进行完成中学课程、接受高等教育,学习好、智力“高”的人,然后通过考试将学生按考试分数进行分等,以此来判断哪些学生没有“达到”、“符合”、“了却”,哪些学生是优等生,哪些学生是差生,哪些学生可以继续学习,哪些学生应被学校淘汰,哪些学生能够进“重点校”,哪些学生只能进“一般校”,好像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培养出超凡的“英才”,而素质教育只能培养整齐、划一的“一般人”,当然素质教育也要培养英才,但绝不能以牺牲多数人为代价 。
它在培养合格的其整体素质和个性优势得到发展的公民,为各行各业的英才奠定基础的同时,并不排除及时发现有特长的苗子,使他们不失时机地脱颖而出 。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育才观上的分歧 。
二、基础性和片面性
素质教育强调普遍教育公民基本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自学、自我教育,终身教育和受高一级的学历教育打好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教育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开发人的潜能,尤其是那种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潜能,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受教育,都应在求进步,而素质教育为学生的以后发展打好基础,具有很强的基础性 。
学生在学校中不可能得到非常全面的知识,只有通过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地自学、不断地自我教育,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充实完善,才能以更强的实力立足于社会 。学生即使侥幸进入高一级学校,如果基础不扎实要想得到快速的发展也是步履艰难,也难成为一个完整的“英才” 。
而应试教育具有片面性,偏重于应考科目的知识传授,忽视普通的全面培养 。因此,在应试教育中,考试,各种各样的升学考试、评比考试以至于学校内部的学期考、期中考、单元考,都被提高到极点的境地,考试成为学校教育的指挥棒,整个基础教育围绕升学考试的轴心运转,学习演变追求分数 。总之,应试教育在追求片面的教育中,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和对象,被遗忘干净,人的潜能、个性、价值本来是高于一切的,在这里也都化为乌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