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孩子常患的传染病

菌痢: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与不洁有关 。以腹痛、、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 。菌痢类型中最严重的是急性中毒性菌痢,多发生于2-7岁体质较好、平素健壮的儿童 。常起病急骤,体温可达41-42摄氏度,烦躁、嗜睡或反复抽风,短时间内可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 。预防菌痢要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卫生,教育孩子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饭菜、水果,不贪食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饭前便后洗手,婴幼儿奶瓶等食具要定时消毒 。
乙脑:
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蚊虫为传播媒介 。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患儿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颈项强直、高热不退、昏迷、抽风等,如治疗抢救不及时,可危及小儿生命或留下较严重的后遗症 。预防乙脑,除了10岁以下儿童能按时接种乙脑疫苗外,在夏季要特别注意灭蚊、防蚊 。要教育孩子不可贪凉,不在室外露宿,可采取多种方法驱蚊、避蚊,防止蚊虫叮咬 。
伤寒:
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儿童伤寒病人可占总病例数的35%-60%,小儿伤寒临床表现不如成人伤寒典型,年龄愈小愈不典型 。新生儿患伤寒时,肥达氏反应常呈阴性,故易被误诊 。小儿伤寒多起病较急,持续发热,胃肠道症状明显,呕吐、多见 。预防伤寒要搞好粪便、水源和卫生管理,养成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疟疾:
由疟原虫经按蚊传播而引起的传染病,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脾肿大,为发病特征 。
常见的有间日疟和三日疟两种 。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热型不规则,并常以惊厥代替寒战,表现出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恶心、呕吐、、四肢湿冷等循环不良和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家长要引起重视 。预防疟疾重在切断按蚊这个传播媒介,要搞好卫生,消灭蚊子,避免人蚊接触,防止叮咬 。
红:
【夏季孩子常患的传染病】病毒性结膜炎俗称红,是夏季最易被染上的眼科传染病 。主要通过接触传染 。早期症状是双眼瘙痒不适,有异物感、烧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