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沟通表现看透孩子的内心


如何通过沟通表现看透孩子的内心

文章插图
导语:跟孩子沟通是一门艺术,父母除了要注意自己的沟通方式,同时也要会观察孩子沟通时的不同表现,因为孩子说话时的不同表现直接反映了他们的内心活动 。
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通过沟通表现看透孩子的内心活动 。

通过说话的语速来了解孩子心理
语速最直接的意思就是说话时的速度、快慢,其是最能反映心理状态的一种因素 。父母如果想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就可以从他们说话的语速有没有变化中看出来 。
有些孩子说话速度很快,能言善辩,有些则说话速度很慢,不急不躁,这些标志性的东西就是孩子性格的一种反映,因为一般说话快的孩子在性格上也比较直爽、活泼,而平时说话慢的孩子则性格较为内向,慢条斯理 。但是,如果孩子突然改变了说话的速度,出现相反情况时,父母就要小心警惕,孩子必定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应该仔细观察,以尽早地帮助孩子 。
我们这里仅从父母与孩子的谈话方式来说,当孩子的语速从平常明显缓慢时,有可能表示孩子对父母的谈话方式和表达观点有不满,以至于他们提不起积极参与的兴趣,只能是用放慢说话速度来消极对待 。
当孩子与父母谈话时言谈速度比平常快时,一般会有三种可能性:孩子可能对父母的观点很有兴趣,所以引起脑部兴奋,连带语速提高;父母谈论的话题涉及孩子的短处或孩子犯的错误,孩子想用快速的言语带过这个话题;孩子就某一事件希望得到父母夸奖 。
心理专家称,当孩子的内心中有不安或恐慌情绪时,他们说话的语速都会变快,因为这样可以借着快速讲述不必要的其他事情来转移话题,掩饰和排解隐藏在内心中的不安情绪,从而可以躲避父母的怀疑及询问 。
所以,作为有心的父母,如果当你们发现孩子的语速与不同,甚至是相反时,一定要格外地关注孩子,因为他们心里肯定有事,或许会需要父母的劝解和帮助 。
通过说话的音调来了解孩子心理
孩子说话时音调的高低变化也是其心理发生变化的明显表现 。人在激动的时候,说话音调特别高,心跳加快,神经紧绷,甚至面红耳赤,无法调节心跳和呼吸,小孩子也不例外 。如果孩子有什么需求没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从小声的哼哼变成大声地哭闹,这是所有父母都知道的例子,也是反映孩子音调变化的最好事例,这是他们从央求到大哭的过程,对应的心理就是从平和到急躁 。
【如何通过沟通表现看透孩子的内心】当孩子在做错事被识破后,狡辩的声音必定会升高,他们单纯地认为用“大嗓门”压过别人说话的声音就是胜利,他们往往不知道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所以才会采取大吼大叫、反抗激辩的方式来企图掩饰过失 。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作用,父母可能在教育中对孩子的方式是喋喋不休或大喊大叫,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父母就要考虑换一种教育方式了 。经常对做错事的孩子高声斥责,不仅收不到效果,反而对孩子的性格成长、心理健康都有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孩子时还是要降低声调,孩子反而会更听话 。
1、低音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感温和一些,也可使孩子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 。
2、低声批评孩子,不仅可以集中对方的听力,而且也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孩子运用高音调 。
3、低音调可以赶走愤怒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时光最长的老师,大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大,遇事急躁,不冷静,开口大声责骂的父母,一定对孩子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负面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