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迄今没有被真正认识田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被人真正认识的一种自我生长而成的天然宝石 。田黄是在地下松软润澈的环境中,不断的吸附水中油脂,再将油脂中的矿物质溶解分析,由分子聚集,从无序到有序不断的结晶,聚集形成一种饱含油脂的金色浆脂团 。这与蜂蜜结晶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但田黄生长的时间却是相当的缓慢 。一颗成熟肥美的田黄生成时间需要两千万年,是地球上早期的一种生命形式 。

田黄: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文章插图
去年,以北京保利、中国嘉德、西泠拍卖、福建东南举办的寿山石拍卖专场为例,共上拍寿山石1233件,成 交1003件,总成 交额达到2.25亿元 。与2011年相比,总成 交额有明显下降 。其中,田黄全年共上拍326件,成 交245件,成 交总额达到1.61亿元,占寿山石拍卖市场总成 交额的71.2%,可谓寿山石拍卖市场的“中流砥柱” 。在今年刚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件田黄留皮雕“坐狮观音”像以1716.28万元成 交,成为今春拍卖截至目前价格最 高的田黄作品 。
田黄的形成过程我们在前文中已详细阐述.所以在鉴定田黄时.首先先观其形,看其是否卵形.因为部分矿石在脱离母体后.经过 。,不断滚动的对荐 所以在形成田黄后,大多都失去棱角而成为不规则的卵形 。但是,在古代雕刻过程中基本上都去掉石皮,尤其是那些方章,如“乾隆三连章” 。上坂的田黄由于滚动的距离较短,稍有棱角的田黄还是存在的 。由于田黄还有其它特征.所以鉴定田黄雕刻作品就主要看红筋、红格、萝卜纹以及地质凝腻通灵 。
田黄: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文章插图
多数田黄的外表都有黄 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 。虽然也有一些田黄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 除,但田黄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 。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尤为明显 。
抽象地说,田黄的产值并不低,留在民间的旧田黄件和印章也不少 。但值得提示的是,田黄的质地优劣悬殊,价值高低区别大,不能混为一谈 。而值得收藏的、高价出资的也仅是田黄中少有些特征显着,各方面俱佳而无可挑剔的上品 。其原料温润凝腻,在软质雕琢石中居第 一品 。明、清各朝均被作为贡品献入皇宫,被雕琢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故田黄又被尊为“石中之 王”、“石帝”,故其身价无 与 伦 比 。
田黄: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文章插图
【田黄: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田黄比金子贵”虽然说的是事实,但未免以偏概全了 。不是所有的寿山石价格都高并且值得收藏 。即使是贵为“石帝”的田黄,品质也良莠不齐 。田黄本身量少,相对来说普通料还是占了大多数,真正精品的田黄不过是凤毛麟角 。
田黄大多为卵状,故用手抚摸时会有圆顺温润之感,一块好的田黄还须经艺术加工,加工的手法有薄意、浮雕、圆雕和制成方章 。田黄日渐稀疏报价扶摇直上,易金三倍之说早已过期 。艺术品买卖市场上田黄报价火爆,一方几十克重的田黄旧印动辄几万、十几万元,件头稍大的上品,能够卖到几十万、上百万元 。田黄,这一数百年来一直受文人雅士所喜爱的收藏“旧宠”,除了田黄自身蕴含了高雅、档次等文明内在外,还由于田黄材稀 缺 。田黄属传统雕琢石材寿山石中的上品,出产于福建寿山乡一条名为寿山溪的西边古沙层中,至今已有数百年的挖掘前史 。由于多年的挖掘,田黄材已趋枯竭,石材报价猛涨 。曾经说“一两黄金一两田黄”,,一两田黄的报价早已比一两黄金高出好几倍 。据广州市文物总店的专家介绍,1克品相一般的田黄材要价已达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