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收藏”引 领汝瓷价值回归

汝窑除了形与釉之外,其器底在烧造之后所留下来的支钉痕,其细小如同芝麻的特殊形状,不仅足以作为判断真伪汝瓷的凭据,同时也宣示汝窑与其它瓷窑不同的卓 越技术 。本单元将展示向中国河南省文物局借来的破片和窑具,及前往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窑址实地拍摄的数字影片,一方面连结研究上考古的新发现,同时也以实物来说明汝窑瓷器的产烧与创作 。而科技室运用现代科技-XRF荧光分析及显微照相取得的细部放大图像,也将陈设于此一单元中,以探索深藏于瓷釉底下,关于年代和釉层的秘密 。

“战略性收藏”引 领汝瓷价值回归

文章插图
【“战略性收藏”引 领汝瓷价值回归】
汝窑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而烧成的支钉痕,器底留有细小如芝麻大小的支钉烧痕迹,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是此前罕见的 。这也反映了北宋时制瓷技术的进步 。
关于汝窑的烧造时间,国内学者、专家各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分歧在于烧造时间是20年和40年两种 。现将各位学者、专家的观点收集于下:汝州烧制宫廷用瓷的时间是在哲宗元祐元年(1086)至徽宗崇宁五年(1106)的20年之间 。
“战略性收藏”引 领汝瓷价值回归

文章插图
汝窑在烧成工艺上,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 无 仅 有,不过芝麻般大小,这是其它瓷窑所少有的 。汝窑烧制有“十窑九不成”之说,烧造汝窑的倒焰窑上下温差较大,在0.4立方米的窑室中,产品窑位不同,其色已略有不同,如炉内器物太大,同一产品上下成色也会不一 。因此汝窑烧造时采取“裹足支烧”,即底足用釉包裹不露胎,支钉烧造,支钉为单数:三个或五个 。过大或重的器物也不适应支钉烧制 。
开片的形成,通常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后来汝窑匠人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 。汝窑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 。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 。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汝窑釉面大都有细如蟹爪的开片,所谓“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绝”,其中,没有开片的更加珍贵 。
“战略性收藏”引 领汝瓷价值回归

文章插图
妆窑的窑址过去不明,到底在哪儿不清楚.以前我们推测,妆窑一定在汝州辖区之内,大部分人认为是在河南的临汝县 。直到20世纪280年代,汝窑窑址在河南宝丰清凉寺被发现,我们才确切知道这个窑口的位置 。一般来说,皇 家专用的窑口都会离皇 城非常近,原因是容易控制,下达指令很方便 。比如下指令烧个碗,烧个盘子,没多久就能烧回来 。宋代的国都是汴梁,就是今天的开封 。而汝州离开封有多远呢,今天算来大概有400里地,烧钧瓷的禹州呢,大概有300里地,宝丰大约有500里地 。“里”,指的是市里,不是公 里 。古代的500里是很远的距离了,不像今天,当日往返都没问题,在古代是不可能的 。这样看来,宝丰的条件不构成一个皇 家专用的窑口 。
有作者比较客观的说至今尚未见到汝窑有大于30厘米高,20厘米宽的物件 。但也有专家武断的说凡看到大于30厘米的汝窑器则一定是赝品 。由于他们的影响,现在做旧用于蒙骗的新汝瓷都是小于30厘米的 。可是很多人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第六次发掘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时,就发现了尺寸较大的器件 。所以汝窑“30厘米论”可以休矣 。摆在宋代朝廷上的陈设器一定是大于30厘米的 。